一
最初踏入社會,我幾乎夭折在面試上。
因為幾乎每一位面試官都會請我做一個自我介紹。我寫了又寫,背了又背,自以為準備充分,一上場就磕磕巴巴,這是有點社交障礙吧。
那時候,我覺得社會真不公平呀。為什么一定要求每個人都能說會道呢?不擅言談的人連生活的權利都沒有嗎?這算不算性格歧視呢?
幸而,我最終沒有夭折在面試上,畢業多年之后,我已經能夠在各種場合對答如流,這段痛苦的經歷也已成往事。
此刻再回過頭來想一想,人家企業是要給你發工資的,憑什么不能要求你能說會道呢?而且,面試官很可能并沒刻意要求你擁有外向的性格,那個必不可少的自我介紹,不過是要對你做一個簡單的了解而已。
當我站在那里的時候,我只是一個積極入世的求職者,又何必在心里,悄悄冒充一個主持正義的大俠客?
有時候,我們改變不了社會,只能改變自己。與其義憤填膺,不如順勢低頭,正視自己的不足。
二
我聽過一個故事:美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到一位前輩家拜訪。當他大步流星,昂首挺胸的進門時,頭狠狠地撞在了門框上。
出門迎接的前輩微笑著對他說:“是不是很疼?不過,這應該是你今天來拜訪我的最大收獲。”
前輩接著說:“你要記住,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想平安無事地活在這人世間,就必須時刻記得低頭。”
從此,富蘭克林把“記得低頭”作為畢生為人處世的座右銘。
富蘭克林有一句名言:“人要昂首天下,但也要時時記得低頭。”我想就是說,一個人無論擁有什么樣的成就,也要時刻保持低姿態。正如,越是成熟的麥穗,越會低頭彎腰,只有稗子才昂著頭。
三
我有一個朋友,天生頭腦靈活,善于投機取巧。
有一陣子,他接了幾個活兒,是幫客戶寫畢業論文,寫一篇能賺個三五百。朋友生意太好,任務多到忙不過來,問我干不干。我正缺錢,就入伙了。
我們每天噼里啪啦地打字,賺錢,日子過得很快樂。
后來,有個單子出現了意外,客戶不滿意,要求重寫。而我朋友剛好那天心情極差,沒同意,于是就發生了爭執。
當時就罵客戶道:“我最看不起你們這幫人了,年紀輕輕不知道奮斗,憑著自己有幾個錢,就造假,騙文憑,價值觀扭曲!”
他說這話是沒錯的,可是我覺得愕然。因為他一邊造假,一邊發表這番言論,就像一個小偷嘆息世風日下一樣,顯得很荒謬。
如果看不下去,大可以金盆洗手,就此罷休。故作高姿態的感慨,只會砸了自己的飯碗。
果不其然,第二天客戶就和朋友取消了長期合作,連尾款都沒收到。
所以說,人啊,既然有人給你送錢,那就把手放低點,何必高高在上,讓送的人那么累。
四
春秋戰國時候,吳王余昧的弟弟季札非常賢能,很受百姓愛戴,余昧有意把王位傳給他。
余昧去世后,季札為了把王位辭讓給余昧的兒子,干脆悄悄躲起來,誰也找不到他。沒辦法,國人只好讓余昧的兒子繼承王位。這時候,季札才繼續出來從政。
但吳國的公子光對新君主很不服氣,竟然趁季札出國辦事,殺死了新君主,奪得了王位。
季札回國到亡君的墓前哭了哭,匯報了一下工作,就繼續侍奉新主了。
季札是一個難得的圣賢,依照常理,他不應該仗義執言,讓公子光從王座上滾下來嗎?
再不濟,他也應該學一學伯夷和叔齊不食周粟的佳話,保留自己的氣節,以不肯合作的姿態流芳百世吧。
然而,季札說:“如果能讓先王的祭祀不至于廢絕,人民不至于沒有國君,能讓江山社稷得以延續,那就是我的國君了,我還敢責怨誰呢?我只能哀悼死者,侍奉生者,順應天命了。何況,這場禍患并非由我引起,所以,誰繼位為君,我就侍奉誰,這是為人臣子的之道啊!”
換句話說就是,國不可一日無君,既然事已至此,以我個人的能力又回天乏術,不如就這樣吧。
季札分析這件事情的時候,思考了三個問題:一,目前的形勢是怎么樣的?二,我是否應該去改變這個現狀?三,我是否有能力去改變這個現狀?
思考了這三個問題后,季札決定侍奉新君,并幫助公子光成就事業,使他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吳王闔閭。
季札和孔子是很好的朋友,他們都是積極的入世者,有自己的政治抱負,所以他們比較務實,能夠適度茍且,不像伯夷和叔齊一樣餓死在首陽山上。
枝葉拂人面,經過需低頭。有時候,懂得審時度勢,隨遇而安,也是一種大智慧。
五
根據季札的入世法則,我應當這樣分析身邊的事情。
或許職場真的存在性格歧視,但我作為面試者,既沒有責任,也沒有能力去改變這個狀況。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順應社會需要,鍛煉自己,把門坎跨過去。
或許部分群體的價值觀真的有待改善,但這是社會發展中的某一現象,作為個體,我既沒有責任,也沒有能力去改變他們。我唯一能做的,要么是潔身自好,避免是非,要么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除此之外,都是無謂的牢騷。
我欣賞那些伸張正義的俠客,但我也相信萬事有它自己的邏輯和法則。螳臂擋車,勇氣可嘉,結局悲壯。畢竟,作為螳螂來說,生命是那么寶貴,而轟隆隆的大車,雖然霸道,卻只是生命里的過客,哪里是為它而來,也無需它舉起大刀表示抗議。
螳螂只要稍微讓一讓,就會發現大車根本對它不屑一顧,無論它擋還是不擋,大車都沿著它應有的軌跡一路奔馳。
因此,我欣賞螳臂擋車的勇氣,但我更稱道放低姿態的智慧。
生活亦如此,時刻記得低頭,不是自卑,也不是懦弱,而是清醒認識所處局勢下的積極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