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夢里,我又回到了老屋。那斑駁的墻壁,透著陽光的木格花窗戶,還有天井里的那棵梨樹,它們還是舊時的模樣。我急急忙忙打開堂屋的大門,院子里的竹林,蔥蔥綠綠。我打開一扇又一扇的木門,就是不見奶奶的身影,一急,我從夢中驚醒。
從小我跟著奶奶長大,生下來就沒有奶,母親又要上班,我和爺爺奶奶在老家小鎮。坐落在川北叫洪山的小鎮,并沒有山,大片大片的柑橘林包圍著這片狀似丘陵的地帶。小鎮不大,淳樸,安靜,祥和。
一條曲折的小巷,藏著我童年的記憶。深深的庭院里,一樹梨花給老屋年輕的氣息。堂屋高高的木門檻上,戴著眼鏡的奶奶,在慢慢打著毛衣,長長的毛線,似漫長幽遠的歲月。一只慵懶的貓,躺在門邊的陽光里。陽光像個調皮的孩子,一會斜在堂屋的地板上,一會又跑到廚房的西墻上。
廚房永遠是老屋最熱鬧的地方,奶奶墊著裹過的小腳,在院里和廚房間跑來跑去。一片漫過瓦頂的炊煙,一絲飄過風中的飯香,一塊在柴灶的光亮里,泛著紅光的紅燒肉,它們都在記憶里,栩栩如生。
老屋的白墻壁上,印著一些水印,在燈光下,它們或像一只奔跑的獅子,或像一只展翅的飛鳥,有時是一只覓食的狗。童年寂寞的夜里 ,我看著這些幻影,想象著它們的故事。
漆黑的瓦塊,層層壓在老屋的屋頂,臨近街沿的地方,瓦造型獨特,顏色也是繪彩的,還有雕花的飛檐,雕花的窗格,石刻的廊柱上,刻著關于忠孝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站,跪,行禮,或者吃飯,都是表情豐富,栩栩如生。
聽奶奶說,祖上是大戶人家,祖爺爺是鹽商,老屋以前占了大半條街,屋里傭人和工人,有50多人。解放前大部分老屋捐獻出去了。現在這塊,只是一個后院。曾今的熱鬧和顯赫,都隨塵土,飄進了時光的深處。
我見證的熱鬧和嬉笑,也埋藏在歲月中,那給了我滿滿愛的爺爺奶奶,那灑滿我童趣的大院,那些在院里奔跑的小伙伴,也在時光的影子里飄遠。
老屋依然在小鎮的街上,默默站立,過去卻成了回不去的傷心,那作古的親情,那美好的時光,它們只能是記憶。
珍惜現在的每個日子,有一天,它也會成為我們回不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