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I was just a little girl,
I asked my mother,
"What will I be?
Will I be pretty?
Will I be rich?"
Here's what she said to me:
"Que sera, sera,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Que sera, sera,
What will be, will be."
后會無期沒有給我十足的感動,卻將一曲經典放進我的心里,小時候,我們會不會是那樣的小女孩,充滿美妙期待,而世事不可預料,沒有答案,一溜煙就成長了,看似為順其自然,實則是無能為力。
我喜歡說順其自然,但有些志存高遠的人視為不好,當然,順其自然也是有自己所理解的意義罷了。
很多事情是你能為之努力的,卻未必能為之改變結局,如若結局還是如你所愿的失望不幸,你便仍記著自己是不后悔的堅持過的,這樣的順其自然,并不是放棄自己,而是將自己能做的都做到了,再去聽從事態的發展。
我想二十歲的時候還會為寫作記錄珍惜萬分,而四十歲的時候就該諷刺當初怎么就寧愿喂飽夢想,也不喂飽自己的肚子。
可理智與年齡是無關的,有些人一輩子追求物質,有的人一輩子追求精神,而我渴望以追求的精神換取物質,這比烏托邦還遙遠,我也不知自己到了哪一年就會妥協物質,但望它不要來得那樣兇猛。
堅持了很多個年月,沒什么成績,有所收獲的是開始不怕一無所有,總是從最低谷開始的,掌心繁雜的紋理交錯注定了我的傷心。
我不是輕易絕望的人,但失落卻也難免。
失落不促成絕望的因素是,我不再有太多的奢望,獲得肯定,獲得成績這些于自己而言都不再那么重要,變得有些不思進取,不愿如大學一樣追求更好而默默辛苦自己,也不會如為了拿一等獎學金努力符合任何條件,盡管那都是很有意義的事也使我絕無后悔,而那份堅持的內心卻早已變得動搖。
如今我成了沒法讓自己認可的人,不優秀的性質灌輸了自己每個細胞使我銘記,我只能不斷經歷,閱讀,以此試圖改變。
最近看完傾城之戀,白流蘇的性情有著主角的光環,是些許的與眾不同,范柳原也不是定義中的好男人,只有結局是感動的。
然而我喜歡那樣的女子,真實細膩敏感而脆弱的內心比被神話的說法要好很多,瑪麗蘇一樣的女神形象太脆弱了并不再輕易吸引我的注意,堅強大都是矯情出來的,我一直以為男女是并沒有除生理之外的太大差異,所謂的女漢子卻大都是作出來的,其實很多事情是原本我們就能做的,卻認為不可思議。
不太喜歡太驕縱的姑娘,但如今卻依舊大都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沒脾氣的人太容易妥協,使人輕易來犯。也許是太軟弱,但也許她們什么都明白,正因為明白,才懂得理解,選擇退讓。
重溫了甄嬛傳,喜歡最初的甄嬛,后來的眉莊,當初遵從禮教最識大體的眉莊終于明白,君恩如流水,何必捻在手里不放,當初一味的討好并不是平等的愛情,后宮之中的獻媚太多,如果不是因為被傷得太重,也不會看清自己當初只是那些獻媚者之一,并不唯一。
從眉莊能很快想起紅樓夢中的寶釵,比起林妹妹的高潔,寶釵顯得頗識大體,也被人稱之為世故,然而世故與寬容卻是有別的,我更感受到的是寶釵內心里祈求無沖突的平和心氣,她很容易理解不好的事情,不會那么激烈的分出青紅皂白,因為那本就不會有合理的結果。而她卻又不是沒有原則的人,在不認可的事上是不留情面的。
而故事卻枉費了那一個個絕世的佳人。配角永遠沒有外掛,也得不到內心的幸福。
我感動能夠獨立的女性,如爭取一間房單獨寫作的伍爾夫,真正的堅強不是裝模作樣的像個漢子一樣生活,而是內心里還有可以抗爭的勇氣,就算兜中盛滿石子奔向大海,也是無怨的。
總是很惋惜自己本來躊躇滿志的計劃了許多,卻都被荒廢。時間從來就不少,除了能夠更努力的工作外,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多閱讀,多寫作,最好是能夠繼續學習好英語,無論是否考研都繼續自學些文學評論,或者還能學一門樂器,再做些運動增強體質。
總是有很多希望,但卻做不好。
周末總是很快,然而除去練車以及逛街的時間外,還能有些屬于一個人的時光,我卻莫名丟失了。每當夜晚便企圖挽回卻無濟于事。
晚睡傷得是自己,我明明知道。
黑暗總是讓我很清醒,盡管我是個怕黑的人。我怕黑夜里看不清的鬼怪神佛,更怕黑夜過后又是白天。
那樣我又要飄蕩在人潮之中,用自己的力量去填補身上所有的不足,我知道不可能完成,也知道即便完成了可能也毫無作用,世界太大,而內心很小,裝不下世俗的天空。
七堇年說,生于天空,就不該忘記飛翔。
擁抱藍天,管它會給你什么,我已決定這樣飛下去,也想看看只有雙翅的飛翔會有什么結果。
畢竟這就是絕無重來的生活,愿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