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未央區西航二校葉凡
設計理念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故事。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設計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升華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數落”。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鼓勵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愛,喚起愛母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愛,喚起愛母情感。
課前準備
課件、大卡、白板筆、小卡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活動:播放歌曲《懂你》。(設計意圖:以音樂烘托情感,創設情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2)
1、剛才大家聽到的這首歌是唱給誰的?世界上最懂你的人是她,時刻牽掛你的人是她,對你感情最深的人也是她。今天我們將一起認識著名作家梁曉聲慈愛的母親,去感受一位普通母親那博大的慈母情懷。
2、板書課題:慈母情深(提示母的筆順)
讀了課題,你想說些什么?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8)
1、快速瀏覽課文,整理預習所得。(1)
課前預習,你都做了哪些工作?請快速瀏覽課文,整理預習所得。
2、學習伙伴交流預習所得,互相取長補短。(1)
3、代表匯報預習所得。教師當場檢測。(6)
(1)出示詞語:
陷入? 忙碌? 攥著(讀音)? 龜裂數落(多音字)?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聾(意思)
(2)交流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的句子。(讀正確)
? (3)交流課文主要內容。
? ? 出示詞語幫助總結回憶:失魂落魄? 震耳欲聾? 龜裂? 陷入? 忙碌? 攥著? 數落?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應訓練學生搜集信息和概括文章的能力,這一環節通過多種方式對詞語進行強化,讓學生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詞,又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可謂是一舉兩得。并有效防止方式單一。)
(4)你覺得文中母親的深情表現在哪些方面?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相機板書)
(設計意圖:“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讓學生憑語言的直覺感知,自由自在地讀出初步感受來,為學習慈母情深做好鋪墊。)
三、細讀課文,鎖定形象(16+5)
(一)單元組學習,體會母親形象。
1、單元組學習要求:(5)
(1)從“貧苦的母親、辛勞的母親、通情達理的母親”中選擇一個角度(也可以選擇其他角度進行學習,體現慈母情深)。研讀課文,摘抄重點詞句,組內交流感受,完成大卡。團隊長進行匯報分工,
(2)聽到倒數10個數時,將大卡懸掛在指定位置。
(3)時間5分鐘。
2、全班交流。
貧苦的母親:(3)
句一:那時我家的破收音機已經賣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們吃進肚子里了。
句一: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
句三: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補充資料:
父親去遙遠的大西北工作,我們5個孩子,全憑母親帶養。母親在一個街道小廠上班,每月工資27元,她每天不吃早飯,帶上半飯盒生高梁米或大餅子,悄無聲息地離開家,每天回家總在七點半左右。……母親上班的地方離家很遠,沒有就近的公共汽車可乘,即便有,母親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錢一毛錢乘車。
——節選自梁曉聲《母親》
(設計意圖:家庭的貧困就為我要錢時的內疚,母親給錢時的偉大做了鋪墊。)
辛勞的母親(6)
句一:七八十臺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
1、“震耳欲聾”什么意思?“欲”什么意思?
2、把你放在“震耳欲聾”的環境中,你會怎么想?(難受;煩躁;一刻都停不下來……)把你們的感受送到字里行間去讀。
3、你們一刻都停不下來,而母親停止過嗎?找出依據?
“媽——”“媽——”大聲的說話,大聲的喊母親。讀。
爭分奪秒;多的感嘆號;母親大聲的問;旁邊的喊;塞在,大聲的說。這么多地方提醒我們這噪音一刻都沒有停止過。讀:七八十臺縫紉……
4、而這只是今天這一刻,去年、今年、明年、后年、再后年,母親又將在怎么樣的環境中工作呢?讀:七八十臺縫紉……
句二: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的望著我,我的母親……
1、這句話有什么特別的嗎?
2、對比著讀,比較兩句,第一句有什么感覺?(強調;感情深;奇怪)
3、這句話就像電影中的慢鏡頭。讓學生讀——慢讀。
4、作者這么慢是讓你們仔仔細細的看看母親的背。那是怎樣的母親的背?
5、作者這么慢是讓你們仔仔細細的看看母親的眼。那是怎樣的母親的眼?
6、母親起身看我的那一幕,在作者的心中定格,也在我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一起合作來讀讀這段話。(先師讀我的母親,生讀其他;再調換,生讀我的母親,最后背誦。)
句三: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附在縫紉機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剛才我們用的是慢鏡頭,現在我們來用快鏡頭。請一位同學來讀。
2、“立刻”可以換成什么詞?對比句子,作者為什么要用四個“立刻”。(a母親工作節奏快。b抓住一切時間工作,掙錢!c工作單調辛苦。)
3、這是疊加,用來表示母親的辛勞!請大家帶著感情齊讀!
同情達理的母親(2)
句子一:母親卻已將錢塞入我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句子二:“你這孩子,誰叫你給我買水果罐頭的!不是你說買書,媽才舍不得給你這么多錢呢!”
句子三:那天母親數落了我一頓。數落完,又給我湊足了購買《青年近衛軍》的錢。
小結:通過同學們的學習理解,我們發現作者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寫,突出表現了母親的慈祥與善良。當然字里行間也表達出自己對母親深深的敬意與無比的熱愛。你們發現了嗎?
(二)懂事的兒子,有溫度的文字。(5)
請再讀讀課文,找出能體現出我對母親深深的敬意與無比的熱愛的句子,再讀讀,感受文字的溫度。
1、學生讀句子。(3)
2、當作者第一次親眼目睹了瘦弱的母親、貧苦的母親、辛勞的母親、通情達理的母親后,他才明白了這一元多錢是母親對自己的愛。所以作者說:“我想我沒有權利用那錢再買別的東西,無論為我自己還是為母親。” 就這樣,我擁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2)
四、課外延伸,升華情感(2)
1、若干年后,作者的第一本小說發表啦,讀
“忘不了我的小說第一次被印成鉛字時的情景,我避開人群躲在一個地方哭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親。”
當年母親給我錢買第一本小說的情景時時在我心頭縈繞,時時在我腦海閃現,時時給我力量,催我奮進,終于我成了大作家。
2、課件出示:梁曉聲簡介
1979年九月于《新港》雜志發表第一篇小說。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年輪》等,其作品被譯為英、日、法、俄等國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國“世界名人錄”。
五、聯系自我,真情告白(5)
同學們,母愛的偉大就在這點滴的細節中,就在甘愿犧牲自己成就孩子的無私中。讓我們再聽聽課前那首《母親》,靜靜回味課文,回憶自己和媽媽的故事。
1、此時此刻,你內心豐富的感受最想對誰說?作者?文中的母親?你的媽媽?還是……,把你最想說的話寫在微卡上?
2、交流
六、小結作業,拓展延伸。(1)
1、抄寫文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兩個。
2、完成小冊18課。
3、給母親一個驚喜。觀察記錄母親收到驚喜后的表情、動作、語言,并寫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