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爾:“除了我們自己的思想外,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完全由我們做主。所以,我們對自身以外的事情盡了全力之后,凡是沒有辦到的,就是絕對辦不到的事。我覺得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消除癡心妄想,凡是得不到的東西就不要盼望將來把它弄到手,這樣就安分守己,心滿意足了。”
【澄曰:“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閑思雜慮,如何亦謂之私欲?”
先生曰:“畢竟從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尋其根便見。如汝心中決知是無有做劫盜的思慮。何也?以汝元無是心也。汝若于貨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盜之心一般,都消滅了。光光只是心之本體,看有甚閑思慮?此便是‘寂然不動’,便是‘未發(fā)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發(fā)而中節(jié)’,自然‘物來順應’”。】
陸澄問:“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然是私欲。其他如閑思雜慮,為什么也說是私欲呢?”
王陽明說:“這是因為那些閑思雜慮,也是從好色、好利、好名的根子上生發(fā)出來的,你自己順著根子找就會發(fā)現(xiàn)。比如你的閑思雜慮,胡思亂想,做白日夢,你絕對不會想到去搶劫偷盜的事,為什么呢,因為你原本就沒有這個念頭。你對于貨色名利等心,如果也像不做強盜竊賊的心一樣,都消滅干凈了,光光亮亮的只看到心的本體,那時候你再看看自己有什么閑思雜慮?這就是‘寂然不動’,就是‘未發(fā)之中’,就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發(fā)而中節(jié)’,自然‘物來順應’。”
“未發(fā)之中”和“發(fā)而中節(jié)”說過多次了,說說王陽明講的另外兩個典。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出自《易經(jīng)》:“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你的心體寂靜不動,就和天下一切事物相通。就能如程顥所說:“故君子之學,莫若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心胸廣闊公正,物來心照,自然順應,無所不通。
簡單的說,兩個字:無我。
斯賓格勒說:“植物是屬于宇宙的,動物是與宇宙相關(guān)聯(lián)的一個小宇宙。”
世間萬事萬物,只是一個宇宙,宇宙中太陽、月亮、星星、地球,地球上海洋、陸地、風雨雷電、和一切植物,它們都在一個天理下生長運動。這當中唯有動物,有自己的意志,可以決定自己的去向,所以一只小螞蟻,它也是一個小宇宙,有自己的獨立意志。人也是一樣,那人的小宇宙,什么時候和大宇宙相通而連為一體呢?斯賓格勒說是在人睡眠的時候,當人入睡,他就和整個宇宙連通同體了。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斯賓格勒說是睡著的時候,佛家要打坐,瑜伽要冥想,修身養(yǎng)性,都是放下自己,連通宇宙吧。
回到那只小螞蟻,螞蟻的獨立意志,能決定這個宇宙多少呢?它可以搖動一根青草,可以舉起一粒食物,這就是它對宇宙的改變而已。
人也是一樣,在個人的小宇宙,和宇宙的大宇宙之間,還有一個人類社會。人能改變社會多少呢?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笛卡爾給自己定了一個人生準則,他說:
“永遠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運,只求改變自己的愿望,不求改變世間的秩序。
“要始終相信:除了我們自己的思想外,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完全由我們做主。所以,我們對自身以外的事情盡了全力之后,凡是沒有辦到的,就是絕對辦不到的事。我覺得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消除癡心妄想,凡是得不到的東西就不要盼望將來把它弄到手,這樣就安分守己,心滿意足了。
“推而廣之,生了病就不會妄想健康,坐了牢就不會妄想自由,就像不會妄想生成金剛不壞之身,長出高飛遠走的翅膀一樣。
“我相信,那些古代哲學家之所以能夠擺脫命運的干擾,漠視痛苦和貧困,安樂賽過神仙,其秘密主要在此,他們不斷考察自然給他們劃定的界限,終于大徹大悟,確信除了自己的思想之外,沒有一樣東西可以由他們做主,確信只要認清了這一點就可以心無掛礙,不為外物所動,對自己的思想做出絕對的支配。別人不懂得這種哲學,不管得到自然和命運多大的優(yōu)待,還是不能支配一切,事事如愿以償?shù)摹!?/p>
這就是笛卡爾去除閑思雜慮的方法,還是“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
要沒有私心,還要沒有雜念,除了放下,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轉(zhuǎn)移、替代。閑思雜慮,第一個字是閑,都是閑的。不閑,就沒有閑思雜慮。不閑,不是找事情給自己忙,關(guān)鍵還在于志向,所以說為學第一在立志,有了志向,要學要做的東西太多,全部精力投進去都不夠,就沒有功夫閑思雜慮了。
我的《傳習錄》學習參考書目:
《傳習錄 明隆慶六年初刻版》,王陽明撰著,謝廷杰輯刊,張靖杰譯注,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王陽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