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介紹第三本繪本:《過年啦》。文:孫肇志(曾獲冰心兒童圖書獎、中華印刷大獎金獎)、 張羽高 ;圖:贠楊 徐芳 李婷
推薦理由:走進春節這個趣味盎然的游樂場。
這本繪本里面藏著很多奇妙的立體、互動設計。看完繪本,小朋友不僅了解從臘月二十九到正月十五的各種春節儀式,還可以自己參與進來,翻紅包、貼春聯、換裝游戲、看舞龍、貼全家福,從觀看舞龍舞獅到大紅燈籠高高掛,親身體驗春節帶給人們的無盡歡樂。這本繪本入選2012年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目錄,也是我個人的最愛,家里的兩個寶寶都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動手一:
年是什么?為什么要過年?是每個小朋友都要問的問題。繪本中添加了可翻看的“小畫本”,詳細講述了“年”的來歷:每年,當月亮第12次變圓后,年獸就會出現。為了趕走年,人們貼紅紙、掛紅燈、噼里啪啦放鞭炮趕走年獸。為了紀念趕走年獸的日子,就把那天叫做“過年”,并把放鞭炮和貼對聯等習俗沿襲下來。小畫本講述“年”的來歷是最廣為流傳的版本,年獸的形象呆萌可愛,書中書的設計,增加了小朋友小手翻翻的樂趣。
動手二:
小朋友可以從福袋里拿出春聯和門神,貼在大門上。春聯分上聯、下聯和橫批,家長可以借機給孩子講解橫批貼在大門上面正當中,上聯貼在大門右邊,下聯貼在大門左邊。還可以聯系歷史故事,講講大門上貼的兩個門神——尉遲恭和秦瓊。
動手三:
大年三十,爸爸領寶寶去外面放能趕走年獸的爆竹。繪本主頁上是巨大的鞭炮,打開夾層頁,是燃燒、爆炸的鞭炮。
很多春節民俗,像貼對聯、放鞭炮等環節,孩子們基本很難參與,無法體會到這些習俗的意義,在這本繪本里孩子們可以有很好的體會。
動手四:
大年初一,寶寶要穿新衣服出去拜年。繪本里給孩子準備了豐富的小衣柜,里面有3套不同的上衣、褲子和帽子,滿足寶寶的設計欲。這個環節,寶寶會不厭其煩地反復試驗多次,樂此不疲。
動手五:
過年寶寶去大街上看舞獅、舞龍。這頁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傳神地表達了我們的舞獅、舞龍文化。至今,海外華人慶祝新年依然會選擇舞獅舞龍,這也是外國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窗口、一張名片。獅子的眼睛會動,龍身上有小秘密,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動手六:
大年初三,一家人拍了一張全家福。這里出現了很多家庭人物,除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之外,還出現了外公外婆、舅舅舅媽,正好可以向孩子解釋“家”和“家人”的概念。
右側留出了空白,寶寶可以把現實中的全家福照片貼進去,更好地體會“家”的涵義。
動手七:
正月十五元宵節,大人孩子逛花燈。翻開最后一頁,會出現一個立體的紅色的大燈籠。
這里也是小朋友感興趣的點,爸爸媽媽還可以結合逛花燈,講講燈謎的故事,全家一起猜燈謎。
讓小朋友參與進來,全家互動體驗,是這本繪本的特色。對小孩子來說,春節不是看看電視、玩玩游戲,一幫人熱鬧一陣就過去了,而是可以參與其中,樂在其中的。
和孩子共讀這本繪本,就是讓孩子們在快樂中,理解春節的文化,凝聚家庭的力量,這樣的春節才更有意義。
關于春節的繪本很多,其中也不乏優秀作品,因為篇幅的關系,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我個人體會上述推薦的三本繪本比較有代表性。
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一起讓孩子快樂起來,讓春節的年味兒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