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的5位朋友決定了你是什么樣的人--------佚名沉思錄。
參加過好幾次的有點名氣的企業面試,基本上來說,我們的談話都是從這樣開始的:
你畢業于哪個學校?
xxxxxxxxx……
是211吧?
xxxxxxxxx……
當然了,一般來說,通過這兩個問題,HR已經對你產生了一個心理預期,有可能接下去的面談只是一個禮貌的流程罷了。
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會認為這是一種非常不公平、帶有一種歧視的做法,誰說非名校就沒有牛人,誰說名校學生就比別人優秀?
直到自己開始在找合伙人的時候,才發現里面的道道。
中國人應該是一個最講究圈子文化的一個民族。
說到這,有個笑話,說是一個農村少婦一不小心進了一個博士群,里面大家正在熱烈的討論一滴水從天上掉下來會不會砸死人的問題,又是各種公式、各種理論,少婦憋不下去了,默默的問了一句:你們沒被雨淋過嗎?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靜,然后…然后她就被踢出群了!
我們暫時不去討論那個博士群里的問題有沒有可研究性(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還是在被一個蘋果砸到頭上而思考出來的),如果說那群博士是一個圈子,農婦是一個圈子,那么上面就是兩個圈子的碰撞問題。可以說,這兩個圈子是風牛馬不相及的。
對于企業來說,你所處于的圈子就是一個你所擁有的籌碼,從招你進去的培養開始,就是在給企業本身買一個未來。
而從數量上來統計,名校的學生大多數圈子都處于精英階層的(馬化騰是個特例)。
我們再從個人本身來講,名校的學生,無一不是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而上了名校,他們更懂得收獲與付出的關系,所以對于大多數的名校生都會帶有認真、負責的性格特點,再說了,能進名校,本身就說明他們學習能力超強的問題。
再有一點,當HR在面對海量的工作經驗可以造假而學校卻是硬性條件的簡歷時,最有效率的篩選當然是通過學校這個硬性條件了。
記得某位偉人說過,一切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都是耍牛氓。企業若不是想要耍牛氓,就需要解決最基本的一個問題----人才問題,所以,如果有名校生可以挑選,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