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刷推文,有篇文章提到了《荀子勸學》中的這段話: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我想很多人對這段話都不會感到陌生,畢竟當年高考背過N多遍。不過今天看到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更加現實的一段話“有的人成功靠認識些人物,有的人成功靠認為自己是個人物”。前半句不就是荀子所說的‘善假于物也’。現在很多人都在問步入社會到底是情商重要還是智商重要,很難決斷的一個問題。情商高的人懂得利用他人的力量達成自己之事,都能夠利用別人了難道智商會差?只是可能在某些技術上不如別人而已。而后半句則是一個高智商且內心自信者的選擇,他不屑于去借助外人的力量,而是想靠自己的能力去實現心中所想。
看到了學校里很多獲得省內或者國內各種大獎的團隊,基本都是在前人的項目基礎之上做完善,然后拉長戰線擴大陣地,一個項目反復做一個項目申報各種比賽,經過多年完善的項目自然也都會獲獎,這就是“套路”。所以平臺比人才重要,平臺就是你跟的人你選擇的組織,你認識的人物。
我不知道自己屬于前者還是后者,不過偏于后者吧。作為先驅靠認為自己是個人物而去開創一個新的領域,要想在一兩年內看到效益真的很難很難,不過能從中收獲到很多讓自己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