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講的啥?
- 它不是時間管理書籍
這本書主張時間不可管理、一切都靠積累。
一個人必須在開啟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夠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
- 它不是成功學書籍
小心成功學
對年輕人來說,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而成長只有一條路——積累。
- 它不是心靈雞湯
只有堅強的人才能接受現實,只有接受現實,才有可能開始運用心智作出理性的決定,進而才有可能做時間的朋友。
它不講大道理
它不是一本隨便翻翻就可以的書
請耐心讀完這本好書
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
開啟自己的心智,讓自己能夠用最可能準確的方式思考、觀察、記錄、總結、分享和行動,那么自己的時間就會擁有不同的質量,進而這個生活都會煥然一新。
我的路線:開啟心智->管理自己->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
<br />
第0章 困境
1. 問題
任務都有截止日期,而問題是,沒有時間了!
2. 慌亂
沒有時間了,導致慌亂的產生
生活中有一些人:他們從容,優雅,善于化解壓力,安靜地去做他們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并總能有所成就。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只有學會正確地思考,才意味著真正進化成人
3. 解決
我們無法管理時間
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
我們真正能夠管理的,是我們自己
解決問題的核心思想只有一個——一切都靠積累。深信積累的力量,時間就是你的朋友
<br />
第1章 醒悟
1. 孰主孰仆
運用心智獲得解放
不再讓自己“跟著感覺走”,成為大腦的奴隸,而是翻身做大腦的主人
2. 何為心智
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獲得的一切知識及經驗的總和(包括這些知識和經驗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3. 我的案例
10元錢的收益
李笑來老師初中學習計算機的故事,10元錢“昂貴”的投資換來20年后100萬的收益
盲打是否值得學
有些認識,哪怕是簡單的常識,也需要親身經歷后才能真正體會
4. 小結
兩種人
甲:因為不知道那東西有什么用而決定學習
乙:因為不知道拿東西有什么用而拒絕學習
第2章 現實
1. 速成絕無可能
戒躁戒驕(戒躁在戒驕的前面)
一方面是自己的欲望無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滿意度的不斷下降——這就是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出路只有一個起點——接受現實。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時間,我沒辦法一蹴而就。
2. 交換才是硬道理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當我有“我要什么”的想法時,思考一下“我有什么”,要想辦法積累自己的“我有什么”,從而用來換取“我要什么”
只要努力,只要勤奮,機會總是存在的
3. 完美永不存在
沒有人能做到完美。我們之多能做到接近完美,或者更接近完美。所以,我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時刻忍耐各種各樣的不完美,否則事情根本無法完成。
告誡自己,不要拿所謂的“追求完美”當借口而不去開始努力做一件事。
4. 未知永遠存在
為了進步,我們必須忍受一定的未知。
首先,我們要承認自己不可能全知全曉。
其次,我們要了解未知分為兩種:一種是永遠不能解決的,另一種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也許能夠解決的。
我們必須接受這個現實——未知永遠存在。而后,我們只能不斷嘗試著適應“在未知中不斷前行”。
當有問題解決不了時,可以先把它記下來,然后繼續前行。
5. 現狀無法馬上擺脫
接受現狀才是最優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
想辦法在任何情況下找到情趣——快樂是一種本事。
專注于做事而心無旁騖。
6. 與時間做朋友
與時間做朋友的方法很簡單: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
怎樣判斷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核心只有一個:看它是否現實。
認清現實,接受現實。
生活中存在太多的“不均勻”(所謂的“不公平”)現象,我們要學會去接受這樣的現實。
第3章 管理
1. 估算時間
要想提高估算時間的能力,就要從現在開始養成習慣:做任何事之前先判斷對其的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據此判斷估算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
2. 及時行動
什么時候開始執行任務呢?現在就開始!
不要怕做錯或失敗,只要做事,就一定會出問題。
能做多好就做多好,總好過什么都不做。
認清這個現實,心平氣和地去做事。
3. 直面困難
任何任務的絕大部分都是枯燥而無趣的,還會有很多的困難,所以不要逃避困難,要直面困難,去挑戰困難。
4. 關注步驟
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考慮相關的3個方面:內容(What),原因(Why),方法(How)。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過關注“方法”去反復拆分任務,最終確認每個子任務都是可完成的,這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功課。
要學著像一個項目管理者那樣思考。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的項目經理——自主,獨立,是心智成熟的人必有的素質。
5. 并行和串行
把自己打造成“多任務操作系統”
- 盡量將兩個任務并行
把要做的事情用紙和筆寫下來,把任務落到紙面上,嘗試把一個非機械的任務和一個機械的任務搭配起來完成。 - 切分自己的時間,像操作系統那樣分成時間片,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切分時間片的方法適用于同時處理多個任務時。
6. 感知時間
想盡一切辦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時間、精確感知時間,而后再想辦法使自己及自己的行為與時間“合拍”,與時間做朋友。
《奇特的一生》
7. 記錄開銷
每天記錄你的時間開銷
8. 制訂預算
每天制訂時間預算,任務太多就將任務分為重要、不重要,進行選擇。
判斷一個任務是否真的重要的標準就是:這項任務的完成是否確實對達成目標有益。
無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應該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無趣,都應該去做。
9. 計劃
People don't plan to fail, they fail to plan.
計劃成功的前提:目標現實可行
長期計劃是需要通過實踐才能習得的能力
計劃總是被變化打亂的深層次的原因在于:計劃過于長遠。事實上,無論變化多塊,計劃總是要有的,只是在制定計劃的時候,應該考慮到變化,應該以自身的情況分析自己究竟適合制定多久的計劃。
只要不停地往前走,早晚可以走到一個鮮花盛開的地方,在那里,無論霧有多大,我們總是可以看到那些“花”,因為距離已經足夠近了。
有些時候沒必要做計劃
?
計劃固然重要,行動更重要。
哪怕事先并無計劃,往往也會有收獲,但是,缺乏行動的計劃肯定沒有任何意義。
沒必要做計劃的原因:
- 任務其實很簡單
- 初始狀態下,我們往往并沒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計劃
做任何事情,都可能經歷相同的過程:逐步熟悉,小心摸索,失敗、失敗、再失敗,認真反思,卷土重來,直至成功。
試錯:trail and error
10. 列表
列表是最有效的組織工具之一。
列表的種類:
- 任務列表(Task List)
- 待處理列表(To-do List)
- 核對列表(Checklist)
最方便的列表工具是紙和筆,隨身攜帶
列表沒必要工整
列表一定要隨手可及
最重要的任務永遠只有一個。
判斷一件事情是否真的重要,標準只有一個:對目標的實現是否有益。
制作專門的下一階段任務列表。把一閃而過的好主意記錄在“下一階段任務列表”,等到完成當下任務后,就可以考慮去完成“下一階段任務列表”了。
給每個任務制定一個核對列表
在實施計劃、完成任務列表中的每一個項目的時候,都應該提前給每一個項目制定一個檢查列表,用來保證當前任務確實能如預期一般完成。
列表一旦開始運作,就一定要執行到底。
11. 流程
撥打電話的技巧:
- 確定對方最可能方便接電話的時間(難以確定的時候先發短信詢問)。
- 在撥打電話甚至發短信詢問對方是否方便之前準備好一切計劃溝通的內容,做好檢查列表放在手邊,確保溝通過程中不會遺漏要點。
- 通話前把重要信息整理成電子文本,在通話中做必要的更新,通話結束后,馬上通過電子郵件將備忘發給對方。
- 若對方沒有接電話,則給對方發署名短信告知詳細事由,并做好記錄,防止自己遺忘此次溝通任務。
為常見任務制定流程是一個必須養成的習慣。
12. 預演
“相信我,你并不孤獨”
準備不足,所以害怕。
13. 驗收
做事情前寫好預定的驗收標準,完成任務后,與標準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