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CP17的感想鏈接
今天去了ComicUp18,也是第三次去了。第一次去夏天的漫展,然而并沒有看到想象中清涼打扮的妹子,倒是lo裝妹子看到好多。。。不熱嗎?。。。
總體而言,這次似乎又比上次熱鬧了,也有更多優秀的同人作品。這是一個好的趨勢,說明二次元相關的市場規模日益擴大,相信以后會有更多同人社團出現。
以下是幾點隨想:
1.今天早上乘7:50發車的校車,于9:30抵達龍陽路的新國際博覽中心。結果發現這個隊從主廣場拍到了W5館。也就是說這條隊伍至少730米長,進入會場后,又在場館外繞了至少2圈(一圈188米左右)。結果搞倒10:40左右才入了場。(10:00普通觀眾允許入場)
然后唐桑沒買到秘封活動記錄,我沒買到路人女主動畫圖冊。。。所以說,這個展想去買限量商品的話一定要早去。
2.本次預先在官網上用關鍵詞查好想看的攤子提高了不少效率,以后逛展也應該做好準備。
3.本次感覺企業館來了不少新企業,也有不少新形式。除了B站的攤位有在B站上直播外,Love Live的攤位、布卡漫畫的攤位也有B站直播,擴大了影響力。又有Aniplex、Animate這種日本廠商直接參加。有不少官方的小件商品販賣。好處是:1.官方的利潤得到保護 2.平時要逛多個淘寶店的商品這次可以一站買齊(反正就是剁手越來越方便) 在企業館我已經記不清楚有多少攤位是有扭蛋機了,真的是圈錢啊。
一個亞克力立繪板賣110元,真圈錢啊,我只買了個30元的文件夾。。。咸魚了
不過官方盈利尚可以說得過去,企業區有一些店賣著高仿的國產手辦。。。甚至有個店有100元抽一次獎,保證中獎100%。但實際上可供挑選的手辦都是國產的。。。在官方店(這次去看了GSC的官方店)賣一百多的手辦國產賣30~50。反正都是對折以上的,沒有拆盒就不予評論了。姑且放一張圖:
你把穗乃果標成真姬是什么鬼???
這個算是做的不好的,其他的有封面做的極其仿真的,仿佛是日本進口的一樣。這種漫展毒瘤需要提防。倒不是說國產手辦怎么不好,只是不應該一味抄襲山寨是不是?
比如說,這次看到比較好的國產手辦企業,hobbymax,人家東西都銷往國外了,這個就比較厲害,而且是原創的。(而且這個攤可以自己做手辦,很有意思)
4.看到一些有趣的新作品,比如說描寫清朝海軍的作品。和創作者聊了幾句,感受到他創作的熱情與對歷史和軍事的興趣(他還指出“走向共和”中描寫甲午海戰失實之處,專門去了博物館)。他第三作準備寫甲午海戰,不僅僅描寫歷史還要反思為何會戰敗。我覺得既然日本能通過艦娘來引起大家對軍事、歷史的興趣,那我們也可以這樣。
中國的手游聘請日本聲優配音、聘請同人畫師作畫的出來幾個新的,或許體現了企業要讓“懂二次元的人去服務二次元愛好者”的想法,并未深入研究。有些新游戲是B站運營的,B站這個業務拓展的挺好。或許有一天在日本創造者和廠商眼里,中國市場能變得和日本市場地位相等。
5.關于男性向同人作品和女性向同人作品的差異
作為去了3次CP的老司機,男性向的我已經見過不少了。漂亮的卡紙,大幅彩圖,鮮艷的色彩構成了典型的男性向同人畫冊。但看起來似乎只是把二次元中的人物摳出來按照自己的喜好擺了幾個姿勢拍照,為什么要這么拍,這個圖能不能看出故事都不知道。而且又有一些同人畫冊是“殺必死”的,即讓二次元妹子穿的清涼擺一些誘人的姿勢。
今天去看了幾本女性向的同人作品,大多是黑白漫畫,但是連貫有劇情。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本盜墓筆記瓶邪cp本,先是彩色漫畫,再是黑白漫畫,然后同人小說,然后又是漫畫。這樣,感覺更有劇情、人物也更加生動,比較好。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男性向作品會向著色彩豐富,卻沒有劇情的方向發展。。。這以后感覺我要沒本子看了。。。
水墨風vs大幅彩圖,或許反映了男性愛好者和女性愛好者的選擇偏差。
哦,這次買了幻象黑兔的兩本老的本子。
我們來簡單感受一下眼神和體態互動帶來的故事感。
更多的圖可以去p站或者微博搜索,值的一看。
吐一下槽:
今天在Love Live 官方攤位那邊,放LL的曲子,沒畫面,沒人表演。下面一群打call的。。。LL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影響力,或許和他的高互動性,高參與性有關。也就是說,只要你加入了一個LLer(Love Live 愛好者)的社交圈,圈內的人就會互相影響互相激勵。
年輕人,打打call釋放一下荷爾蒙也不錯www
還有,據唐桑說今天戰艦少女那邊的隊伍一直水泄不通。。。可怕。。。
最后用與加藤惠同學的自拍與戰利品為結束:
真正的粉絲就算我打了最重的馬賽克,調黑白了膚色也能認出我
END&期待下一次的漫展~
既然寫到了興頭上,那就再多寫一些吧。
對二次元文化與同人文化目前的態度
在幾個月前因為Love Live的Final Live轉播在本校的二次元社團的QQ群上發言,結果遭到了群嘲。被說是“現充”,深受打擊。
“現充”一詞源自日語“リア充”。“リア充”是リアル生活和充実相組合而成的復合詞,不算是正規日語,屬于年輕人所用的網絡語言。意思是:“現實生活很充實”。意為無需ACGN,單憑現實生活就能過得很充實的人,也可指某些二次元角色。
我在生活中也接觸到一些對于新番(正在更新的動漫)了如指掌的同學,然而有成績好也有成績不好的。雖然說唯成績論有失偏頗,但成績總是反應學生素質的一個指標。所以網上有家長因此責罵孩子。
喜愛二次元與現實充實是矛盾的嗎?
我認為不是。這要看你是把二次元作為現實生活的延伸還是把二次元作為逃避現實之處而論。
作為現實生活的延伸時,二次元其實就像電視劇或者小說一樣,你明白它是虛幻的,可以暫時于此解脫現實世界的壓力。卻不會逃避現實世界的壓力。
而作為逃避現實之處時,就像沒節制地打游戲一樣,只是把它當做消磨時間的一種方式罷了,自我催眠逃避現實。在我看來反而辜負了二次元作品創作的本意。(一切創作是為人服務的。)
既然說二次元是現實的延伸,或者說是一個理想化,美型化的現實。那二次元從業者就是創作夢境的人,是把現實中不存在的美好帶給我們的人,所以我對于作者、畫師、動畫從業者、聲優、coser等等都是尊敬的態度。
既然二次元是一個夢境,那它不應該是能被機械化批量生產的。它需要創造者真的投入精力與熱情(對二次元的愛)才能創造出有感染力的作品。所以說我對于動畫業界屬性堆砌+情節套路的現象感到不滿,這種偷懶最終會毀了這個夢境世界。
談及同人創作與cosplay,我希望他們都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這個作品/角色而去做的,而不是僅僅為了盈利。如果因為消費者喜歡“暴露的殺必死”,就提供“殺必死”的話,那消費者永遠不會體驗到富有情節、又有高美術水平的作品是什么樣子了。而整個市場的審美也會隨之墮落。這也是不利于同人文化的。就像我不喜歡違反Cos的二次元角色本身的性格而去穿一些暴露衣服的Coser一樣。
殺必死,一般認為來自日本。日語:サービス,英語譯作fan service為ACGN用語。翻譯成中文就是服務讀者的意思。
一般而言是指在一部動漫作品中,出現出乎觀賞者「意料之外」的片段,很多時候殺必死的內容以性挑逗、滿足觀眾性欲為主。一般認為,殺必死都是露出女角的身體來服務男觀眾,但這只是基本的定義。多為日本動漫愛好者所使用。
驟耳聽,殺必死可以是很廣泛的事物,但其實不然。之前已說過,‘サービス’就是“服務讀者”的意思。怎樣謂之‘服務讀者’?就是在故事完全不需要的情況下,為讀者提供額外的服務,這就是‘服務讀者’。例如明明是一套機械人作品,卻忽然來一場海灘的泳衣戲,然后讓女角們穿上泳衣登場。泳衣戲在一套機械人作品里,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插一場這樣的戲就是為了讓女角們可以名正言順以泳衣登場,讓讀者眼睛吃冰淇淋。
曾經有人說過,一旦一個角色被作者寫下來,那么他之后的行動連作者都沒權力修改了。同人創作也應該是如此,除非有二次設定(理論上二次設定是一次設定模糊之處),否則不應該不顧原來角色的性格進行同人創作。否則會導致形象崩壞的。
也算逛過三次漫展了。從第一次見到什么都新奇,追著Coser求合影,到第二次立志把男性向區刷兩遍,到這次轉而去看看女性向的新世界反而對男性向區域興趣缺缺。看著那些打call、熱衷于在各個攤位之間奔走、參與各種現場活動的,我感覺我越來越咸魚了。似乎熱情不再容易被精心設計的興奮劑型活動所刺激,更有興趣發現一些真的用熱情、興趣在創作的創作者。
這次遇到的“清朝艦娘”、“蒸汽朋克畫風明信片”、“地鐵萌化”還有以往一直會去的“線稿+上色”,或者是“高考戀愛100天”的主創等等(我肯定記得不齊),創作者親自上陣傳達的熱情比雇傭一些人來商業氣十足地賣東西來的好得多。同人的樂趣不也包含了結交同好嗎?(這點也是我挺喜歡《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中同人氛圍的原因,傳播自己對作品的喜愛,讓更多人了解分享自己的快樂,隨便把錢賺了。)
因此,本次及以后購買都會以作品內涵(情節、創意等)與美術水平作為主要考慮條件,也會考慮有趣性、實用性與價格等因素。做到買來的都是代表當屆我認為是較高水平值得收藏的作品。
愿國內二次元與同人產業發展昌盛,愿熱愛二次元的創造者能得到對的上他們努力的回報。
END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