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在職場要不要做邀功精?

昨晚和老公看了一期《奇葩說》,聊了個關于職場中很尖銳的辯題,就是“在職場要不要當邀功精?”我喜歡聽雙方辯手從不同角度闡述同一個觀念,總會帶來新的啟發。

正方的觀點是要做邀功精,而且要頑強的邀功,堅決成精。

第一個出場的傅首爾。她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呼吁大家要做一只邀功精。

第一點:我們在職場干活,就是給老板看的。不邀功在職場等著別人發現自己,是絕對錯誤的觀念。她覺得邀功是有上進心的表現,根本沒錯。

第二點:邀功就是小人,不邀功就是大人,這是一種狹隘的成見。她覺得邀功精對團隊有巨大的價值。以鯰魚效應舉例,沒有鯰魚,團隊就像溫水煮青蛙,不爭不搶好happy,最后呢,全部洗澡掛了。

第三點:如果你是一個團隊領導,邀功是一種責任。你不但要自己邀功,還要為團隊和下屬爭取利益。

聽到這里,我一直有個疑問:既然邀功精這么有上進心,利于團隊發展,還能為員工謀福利,可我們為什么會本能地排斥邀功精這件事?到底什么是邀功精?她始終沒有給出明確解釋。

接下來劉凱瑞給出了一個邀功精的定義。他說,邀功的前提是你要有功可以邀。邀功它不是偷,不是搶,更不是說謊。邀功精在于精,精于邀功。(我覺得這個觀點還是挺新奇的。)還說邀功精在邀功過程中知方法,懂分寸。

他舉例:有一天奇葩說大火,我說是我劉凱瑞一個人的功勞,我不是邀功精,是發神經。如果我說節目真的很好看,我也在里面哦,關注我,也是在邀功。我在強調我自己,讓別人看到我。

而且老板也希望員工能主動提出我今天做了什么什么。你邀功會讓你的老板內心深處有安全感。作為一個老板,你邀功多少,我賞你多少自有分寸。

他還提出了另一個思考角度:大家都在討厭邀功精的時候,為什么還有人要去做邀功精

他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有一次試鏡的機會,他很珍惜。在大家都在這么演的時候,他想被注意到,而采用了更Q彈的表演。第一次摔了,導演沒說什么,第二次,三次.....我一直在摔,最后導演欣慰的對他微笑。最后他大聲告訴導演:我是劉凱瑞,希望以后有機會,多多關照我。

他描述邀功是一種什么感覺呢?就是看話劇的時候,舞臺上一片漆黑,突然一束光打到你身上。

很煽情的故事,但是你努力用心工作,要求合理的報酬、爭取更多的機會,這是邀功精嗎?

最后邱晨上場。首先說明自己對邀功的理解,邀功就是把自己做的事情,秀出來,希望老板點個贊而已。進一步說明就像曬娃、曬自拍和曬旅游照這些事情一樣,曬工作沒什么。邀功其實很簡單,只是我對自己功勞的表達權,具體怎么評判是老板的事情;

第二點闡述邀功不僅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舉例好產品應該邀功宣傳,讓更多人知道,避免買了爛產品踩坑;

第三點闡述了不應該因為一些壞人不當使用邀功,而否定邀功,應該否定的是壞人本身,有功的人應該積極正確邀功,讓自己得到應有待遇,讓社會更公平,不要讓劣幣驅逐良幣,讓邀功真正地被正確使用。

不能因為壞人不當使用邀功,而否定邀功。那好人邀功就一定提倡嗎?張泉靈提出另一種可能性。因為一直邀功交換資源,資源換來功勞再去邀功,這樣循環,過度依賴資源導致忽視自己能力提升。邀功最終被資源害死。

馬東結辨說:要區分了生活人格和職場人格,強調在職場邀功是一種積極表現,邀是一種積極進取精神,功是結果,二者在職場都是正向的,做人要做人精,做妖要做妖精。

我個人的理解是:要明白邀功和邀功精的區別點在哪里?關鍵在這個度。

如果你把自己的功,跟老板要,那邀功無可厚非。但如果你把群體的功,講成自己的功,把大伙一起完成的,講成自己獨立完成的,這個又算不算邀功精?總之不要因為你的邀功否定別人的勞動成果,傷害真正做事的人,我想這是職場中邀功的那個標尺。

在職場要不要做邀功精?你的觀點是什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