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的來客
文/冬木立
一
入秋后,收到了幼君的一份信。
在現在這個即時通訊軟件遍布的年代,幼君還是堅持手寫信。他說手寫信有電子郵件無法替代的驚喜與感動。
信的開頭便是一句:展信佳。
那是許多年都沒有看見過的字,就像久別重逢的朋友在你耳邊說了一句晚安。
信的內容是幼君邀請大學時的朋友一起去冬山鄉玩。
以前上大學的時候,他總會夸自己的家鄉為風箏之鄉,說在冬山鄉家家戶戶都會有許多大小不一的風箏。等開春的時候,干涸的稻田里滿是舉著風箏線奔跑的孩子,春風把樣式不一的風箏送上了天。
二
冬山鄉在臺灣宜蘭縣,這里沒有商鋪,每當趕集會的時候就要步行到羅東鎮,早上背著空背簍去,臨近黃昏背著滿滿一背簍的生活用品才到家。自家小孩總是大叫著圍上去,就想看看有沒有買自己想吃的點心。
經過長時間的顛簸,終于在冬山站見到了幼君。
他還是老樣子,穿著棉麻衣服,站在車站口傻笑。他接過我們的行李就放上了一輛車。
“如果你們夏天來,我還能抓青蛙給你們吃。”幼君扶著方向盤注視著前方。
有關青蛙的記憶是在小時候。外婆總說,你肚子咕咕叫就是因為里面住著青蛙,從那時候開始,我就特別怕青蛙,害怕不給它吃東西,它就會從我的嘴里跳出來。可我的嘴那么小,萬一卡住,嘴唇再接觸到它光滑的皮膚,想到這里,我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等到了幼君家的時候,看見路邊打著赤腳的小孩正蓄力跳起去摘掛在樹上的果子,他跳了好幾次都沒能摘下,我伸出手幫他摘下了果子。他嘻嘻笑著,接過果子道謝后就跟著小伙伴一起跑了。
幼君家非常大,是典型的日式住宅。庭院里有一棵楓樹,一棵云松,還有地上成片的苔蘚與一方醒竹。蓄滿水,它就會垂下去,發出清脆的一聲“咚”。
雖說是秋天,但天氣還是有一點熱。光腳走在木質走廊時,腳底能感到一陣陣清涼。就像小時候總愛光腳在家一樣。
“夏天的時候,冬山鄉會特別涼快嗎?”我問幼君。
“對啊,一會兒我帶你們去森林里吃飯。”幼君把我們的行李放在各自的房間,“不過你們得幫我搬桌子。”幼君笑著。
“你還真是盡地主之誼,這時候還要奴役我們。”斯拉單手伏在門框上調侃著。
去森林里吃飯,真是好特別。特別期待幼君嘴里說的聚會。
三
秋天的冬山鄉,就算太陽不停發散著熱,在整片森林的陰影包裹下,也顯得十分涼爽。
走進森林里的時候,裸露在外的皮膚還略微感到一絲清冷。
說是森林,也不過是幼君家門后的一片小森林。但它的身后連接著整個冬山鄉的森林。
幼君背著竹簍,里面都是剛從地里摘下的蔬菜,他頭上戴著一頂草帽在前方帶路。我和斯拉,小七三個人合力搬著一張長條木桌,大雄就提著一些小雜物跟在身后。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照耀下來,小路上都是大小不一的光斑。
等一切都整理完后,幼君帶著我們去森林后面的小溪清洗蔬菜。
那是一條不知道起源在何處的小溪,清澈的溪水里還能看見不時游動的小魚。幼君挽起褲腳,踩在一塊邊緣長滿青苔的鵝卵石上,伸手舀水清洗蔬菜。
在洗蔬菜的時候,幼君無意間還抓住了三條魚。
幼君說,這時候的魚往往是最肥美多肉的時候。
用刀柄把它們敲暈,破開魚腹,取出魚泡和一些肺臟,再清洗一遍,包在蔬菜里帶了回去。
森林里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野果,看著幼君爬上樹,把自己的草帽反轉過來裝野果。我才知道他戴草帽的原因。
小七忙著生兩堆火,一處用來烤魚,一處用來做竹筒飯和烤紅薯以及一鍋湯。
掰下三根大小相同的樹枝,用小刀削掉表面的樹皮,光滑的樹枝從魚頭穿過魚尾,不刷油,只在魚身表面滋滋作響,魚香味散發出來的時候,灑幾顆細鹽。
竹筒也是幼君來之前砍下的。
五節竹筒里都塞滿了鹵肉,米飯,一些蘿卜和秋筍。
用竹葉塞住口部,就和紅薯一起放在挖好的土坑里一起烤。火上面搬來石頭架上小鍋,里面煮著蔬菜湯。
米是幼君家今年新收的大米,顆粒飽滿,長條。
忙碌下來已經快到黃昏了,但幼君早有準備。從大雄提的雜物袋里掏出一些蠟燭,和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瓶罐,把蠟燭裝在玻璃瓶罐里,再點燃。
木桌上,燭光搖曳,照耀著噴香的烤魚,清香的竹筒飯和略微燙手的紅薯。燭光的倒影在湯里不停搖晃,泛起漣漪。
四
暮色降臨后,森林里的一些小動物也出來覓食。
不少飛蛾圍著燭光轉,趕也趕不走,嚇得大雄把面前的蠟燭推到了幼君面前。
就算飛蛾不小心飛進玻璃罐里,翅膀燒焦,撲扇著殘缺的翅膀在玻璃罐里掙扎,它們也選擇前赴后繼。
我剛想掏手機拍一張聚會的照片,手邊卻突然觸碰到毛茸茸的一坨。嚇得我不敢繼續摸,整個人僵在原地,聲音緊張不敢大聲說話,叫幼君看看我手邊的是什么東西。
幼君拿著一支蠟燭,走近一看,是一只松鼠。
它圓溜溜的眼睛,注視著桌上的食物,不時撓著自己圓滾滾的頭。
都說松鼠機敏,不親近人。但這只松鼠卻好像并不怕人,呆在我的旁邊,不走。我從桌上挑了一根胡蘿卜給它,它忙伸出手抓過胡蘿卜放在胸前,裂開嘴笑著看我就像在對我說謝謝,隨后敏捷一跳,就只看著一團黑影消失在視線中。
“好喜歡冬山鄉啊。”可能是松鼠帶給我的感受。
“那你春天的時候再來,整個田野里都是放風箏的孩子。”
“我們都知道,冬山鄉又名風箏之鄉。”我們四個人異口同聲說道。幼君在我們上大學的時候,只要一聊到家鄉的話題,就總會驕傲的把自己的家鄉介紹一遍。
等感受到冷的時候,飯菜也剛好吃完。大家都提議搬著桌子回去。幼君說不著急,明天早上再來搬就好,有驚喜。
五
我們每人握著裝有蠟燭的玻璃罐往回走,小路兩旁閃爍著點點黃光,忽明忽暗,忽上忽下。
沒想到十幾年后還能看到這么多螢火蟲。
還記得七歲在鎮上的家屬院里,每到盛夏的夜晚,都會有不少的螢火蟲出現。小孩子把吊床系在兩棵樹上,躺在吊床上,就能看見眼前不時飛過的螢火蟲。搖動樹桿,螢火蟲就像綻放的煙花,從樹葉四周飛散出來,照亮了整顆樹冠。
等走出來的時候,視線明亮了不少,能望見皎潔的月亮,和滿空的繁星。
幼君說,要避開腳下有亮光的地方走。
大雄不聽,一只腳踩進了水坑里,濕掉了半只鞋。
到家后,幼君的父母又端出做好的飯菜招待我們。說幼君沒好好招待我們。
小七說,我們都吃得很飽啦,不過阿姨叔叔做的飯菜好像比幼君做得更好吃。
自己挖坑自己跳。
小七在原本就很飽的狀態下又被熱情的幼君父母勸著吃了不少。
飯后,我們坐在走廊上,抬頭看著月亮繁星和庭院里三三兩兩飛過的螢火蟲。
小七摸著撐圓的肚皮說:“這是下半年來吃得最飽的一頓飯。”
幼君問:“那上半年呢?”
小七用一種顯而易見的表情歪過頭看著我。
我沒搭理他,只是悄悄把拖鞋脫掉,把腳放在濕潤的青苔上,毛茸茸的觸感還有一絲清涼的濕潤。
六
第二天去抬桌子的時候,看見有不少小動物在桌上啃食剩菜。我們呆在原地不動,看著它們。
等它們吃飽爬上樹枝,鉆進地洞后我們才抬起桌子往回走。
幼君卻突然唱起了一首歌,隨后整片森林里充滿了各類小鳥的鳴叫。
烤魚的香味,清香的竹筒飯,燙手的紅薯,清澈的溪水,不怕生的小松鼠,撲火的飛蛾,閃爍的螢火蟲,啃食的小動物。
這些好久沒有見過的畫面,能再一次看見,真好。
離開冬山鄉的時候,幼君還十分不舍得,拉著我的衣角說:“下次還要再來玩啊。這里的櫻桃還等著你呢。”
我看著面前炊煙裊裊的冬山,和瘋跑在田間小路的孩子,以及那晚看見不怕生的松鼠:“好啊,下次來,你可得幫我摘一草帽的櫻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