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①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②。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③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④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④。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注釋
①彳亍(chìchù):小步慢走的樣子。
②惆悵(chóuchànɡ):傷感,失意。
③太息:出聲嘆息。
④頹圮(tuípǐ):倒塌。
內容鑒賞
戴望舒的詩深蘊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清麗詩風的韻致,但又受到法國象征詩歌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出一種孤獨、抑郁和消沉的特點。
《雨巷》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憂愁,也有丁香一樣的美麗和芬芳。這樣就由單純的愁心的借喻,變成了含著憂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這個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滅的痛苦。
《雨巷》作者戴望舒
戴望舒,原名戴夢鷗,浙江余杭縣人。早年曾參加新月社,后成為《現代》雜志的主要成員之一。代表作有《望舒草》、《我的記憶》等。《雨巷》發表于1928年的《小說月報》。
《雨巷》的音樂美
作品音節優美,韻腳鏗鏘,每節壓韻兩到三次,運用復沓和重復的手法來強化全詩的音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