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拼多多一直被看成是淘寶的最大威脅,但如今拼多多對京東的威脅也在與日俱增。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基于微信生態的社交電商拼多多的崛起已然無法阻擋:上線兩年用戶數過兩億,GMV過千億,日訂單量已超過京東躍居全網第二僅次于淘寶。相比阿里,京東的焦慮可能會更加迫切。
拼多多的模式,并不被京東看好
曾經有人問到劉強東,如何看待“拼多多”這樣的團購電商模式?京東上線京東拼購的頻道,管理層如何看待團購電商的未來潛力?
拼多多從微信獲取了大量用戶和GMV(總銷售額),京東也在微信上有自己的一個入口,那么拼多多在微信里面的增長,對京東微信入口是否帶來什么影響?
強哥答道:“拼多多與京東主流用戶和主流商品幾乎重合地很少,所以,拼多多目前對京東的影響非常有限。”? ? ? ? ?“拼多多目前的貨品大多是超級便宜的那種,而京東的用戶群體、品質和平臺信譽則是在另外一個層次里面。”? ? ? ? “雖然在京東拼購方面的模式與拼多多一樣,但貨品、用戶體驗和拼多多完全不一樣,我們的貨品還是集中在有品質、有保證的產品上。”
換問話說,劉強東認為拼多多的用戶群體,產品品質,都是貪便宜,不在乎產品質量的那種。
那既然如此,京東為什么又要跟進做9.9包郵的京東拼購呢?
騰訊的巨大流量,
在互聯網進入移動時代,阿里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中做出了手淘,才有驚無險地占據一席之地。但是阿里在社交電商上卻遲遲沒有找到入口,反觀京東,作為騰訊的戰略合作伙伴,依靠騰訊,在微信上獲得一大流量入口。曾有京東商家爆料分析,他們的流量和轉化率最高的渠道來自微信,第二是手機QQ,第三才是京東APP。可想而知,微信和QQ給京東帶來的流量等利益真不是一般的大!
但遺憾的是,早年京東在社交電商并沒有做過太多的嘗試。等到拼多多起來了,京東才匆匆忙忙做出“京東拼團”,還有“開普勒”輕商城。
根據京東發布的2018年Q1財報,本季度京東營收增速創下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導致京東增速下滑的因素有各方面的,但其中拼多多的崛起是不得不提到的因素。
京東為何沒大力發展電商
也許京東的電商模式與微信倡導的“去中心化”,有著本質矛盾。在微信生態下,用戶是微信的用戶,商家只能依附微信,餓不死,但也長不大。而對京東來說,供應鏈是命根子,重投入,效率至上,必須持續灌入流量。自建APP關乎流量自主權,所以早期京東依托微信流量,更多是給自己APP導流,而不是扎根微信做社交電商。而且當時微商名聲很差,也可能讓京東沒有深入探索的欲望。
結語
早早就與騰訊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布局移動電商,社交電商的京東,卻被拼多多搶占了先機。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不免讓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