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的海灣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沙漠軍刀”行動中完虐主要裝備蘇式主戰坦克的伊拉克陸軍,一時間,似乎撐起冷戰鐵幕的重要力量之一——蘇聯的鋼鐵洪流似乎變成了銀樣蠟槍頭一般不堪一擊。當這個紅色帝國的最后一抹余暉在1991年底黯然消逝的時候,鐵幕不復存在,龐大的鋼鐵洪流失去了用武之地,原華約、獨聯體國家糟糕的經濟狀況使得原來使西方恐懼的蘇式主戰坦克尤其是T-72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泛濫起來。然而海灣戰爭伊拉克陸軍拙劣的表現在西方媒體添油加醋的大肆宣傳下,使得T-72被輕易擊毀殉爆“身首異處”的形象深入人心,再加上波黑戰爭與T-72同宗同源的M-84的糟糕表現,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拙劣的表現,都使得T-72等蘇/俄式坦克聲名狼藉。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國在采購坦克的時候,除了荷包不寬裕或者是跟西方不對眼的國家,蘇/俄式坦克都頻頻落選,成了落后、低劣的代表,即便俄羅斯使盡渾身解數向國際市場推出T-72各型“魔改”,甚至將改進型號重新賦予T-90的新編號,仍不能挽回蘇/俄式坦克被海灣戰爭毀掉的形象。
??????? ?進入21世紀以后,“911”事件的爆發,美國高調地在全球掀起了“反恐戰爭”,西方聯軍在阿富汗、伊拉克迅速推翻塔利班、薩達姆政權后,宣稱的勝利并沒有真正降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聯軍很快就陷入了“治安戰”的泥淖之中。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信息的管制越來越困難,M1A1/A2等西方坦克裝甲車輛被擊毀、炸毀的圖片、視頻開始在網上流傳開來,大眾這才發現,原來西方宣傳得神乎其神的M1A1等坦克也不像表面上那么光鮮。在治安戰環境下,面對混跡于民眾之中的武裝分子,西方坦克先進的觀瞄系統失去了千里之外一炮狙殺對手的舞臺,雖然正面裝甲在面對諸如RPG等單兵反坦克兵器時依然比較靠譜,但坦克薄弱的側面、頂部和后部仍然對武裝分子的火箭彈防不勝防。于是乎,美軍也像蘇/俄軍隊一樣,往M1A1等坦克裝甲車輛的身上堆砌磚頭一樣的反應裝甲、“瓦片”裝甲、格柵裝甲。然而西方坦克將彈藥儲存在龐大的炮塔尾倉內的設計卻從優點變成了缺點。
??????? 事實上,無論蘇/俄還是西方的第三代主戰坦克都是以冷戰國與國之間爆發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來設計的,在那種環境下,裝甲集群之間的戰斗更多的是正面對決,所不同的是蘇聯是要以龐大的鋼鐵洪流淹沒對手,而西方則更多地依靠剛好的單車火控和防護等性能優勢抗擊蘇聯的裝甲狼群。在這種情況下,尾倉彈藥被敵方正面命中的可能性低,在堅固的正面裝甲防護下自然不會有太大問題,然而在城鎮治安戰環境下,威脅隨時可能來自任何方向,正面裝甲不可能擋下所有攻擊,而對手也深知手中武器的劣勢,自然會避開坦克堅固的正面,想盡辦法攻擊坦克的軟肋,而西方坦克高大顯眼的炮塔尾倉自然就成了RPG射手的最愛。相反,T-72、T-90等蘇/俄式坦克將彈藥布置在低矮的車體炮塔座圈下,反倒使得RPG等不易命中,再加上改進型號的T-72和T-90改善了原來飽受詬病的滅火抑爆系統,配合各種附加裝甲的保護,使得其在城鎮環境中的生存力大大提高,尤其是其相對簡單的操作、經濟的價格和維護保養費用,經得起簡單粗暴的操作,這些優點反倒使得T-72等蘇/俄坦克成為了敘利亞、伊拉克等深陷內戰或治安戰困擾的國家的首選。
????????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近30年東西方坦克在局部戰爭中的境遇變化驗證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