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終生學習
未來會是一個職業和職業需求都迅速變化的年代。先把學歷讀到無比高,然后一輩子靠這個混的策略早就過時了。未來的職業發展大概以3 ~5 年為一個階段,每個階段之間需要系統地重新學習新的領域。在職培訓、證書與學歷教育將會成為常事,間隔年的旅行和學習會成為潮流。企業也會逐漸在內部建立學習中心甚至企業大學,同時送有潛質的員工出去學習。歡迎來到終生學習的年代。
二、整合
既然沒有人能夠單憑一段時間的能力就獲得競爭力,那么競爭力一定屬于整合能力最強的人——能把過去的所有資源和能力都整合起來,能找到自己零散的能力珍珠里的線頭的人——未來的職場中,整合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能整合自身的能力,叫競爭力;能整合團隊的能力,叫組織力;能整合公司的能力,叫領導力;能整合行業的能力,就是改變世界的能力。
三、翻譯
大家都知道格式轉碼這回事,這在電腦上經常出現——有些播放器不能識別WMA 或者MP4 格式的文件,你就必須用一個轉碼軟件轉碼,電腦才能讀出這段視頻。同樣的道理,很多人的職業發展不順,不是因為能力不強,而是不知道如何把過去的能力和資源“轉碼”出來,讓新的東家能讀懂。以家庭婦女重返職場為例,很多女性生完孩子,重回職場,都面臨尷尬的局面:過去的職位不太喜歡,或不再適合職場媽媽;新的職業看上去門檻很高,自己缺乏專業能力;離開職場的兩年間,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覺得自己跟不上節奏,于是只好不甘心地重回家庭。其實職場媽媽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翻譯。因為生孩子前后一年,實在是一個復雜的多邊關系、高難度、多任務團隊管理項目,媽媽正是這個項目的產品經理加項目負責人。比如說,你迅速讀完了《懷孕大全》《如何成為新媽媽》《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類的育兒書,還自修了發展心理學,這叫“快速學習能力”。你需要在一天時間里起床、喂奶、做飯、洗衣服、晾衣服、睡午覺、看書、發呆、換尿片、打電話、上網、買菜做飯、洗碗……這是不是“多任務管理能力”?你管理家庭花銷,洞悉各種水費電費物業費,精通各大超市和菜市場價格動向,在各種網站比價購買各種嬰兒用品食品,還不忘了給老公在能送話費的時候充錢,這叫“預算與財務管理”。你每天和婆婆就育兒理念方面做出艱苦卓絕的斗爭,但是又不能撕破臉,還要保護丈夫的面子,這是不是“高難度多邊會談”?做媽媽的晚上,你需要每兩小時起床喂次奶,沒睡過一個好覺,孩子走路前你需要時時刻刻抱著,練就一雙漢子般的臂膀,這是不是“高度責任心”?有沒有磨練你的“耐心和毅力”?從這一點來說,任何一個稱職的好媽媽,都已經是偉大的項目經理。你需要的只是把你的經歷轉化成對方能聽懂的語言。學習、整合與翻譯將會是未來的20 年職業能力發展的重要策略。
以管理學大師彼得· 德魯克為例,他是一個典型的終生學習者,一輩子做咨詢、教書和寫作,著作39 本,論文100 多篇,92 歲還出版了《德魯克日志》。更有趣的是,他每隔三四年就換一個愛好領域深入研究,統計學、中世紀史、日本藝術或經濟史……三四年也許不至于成為專家,但可以獲得全新的視野、能力以及資源。三四年后,他帶著自己在上一個領域的感悟和人脈,遷移到下一個圈子。上下兩段專業領域的知識和人脈往往相互呼應,互相印證又彼此不同,而漸漸整合成一通百通之勢。這種學習他從20 歲就開始了,一生堅持了70 多年。當所有領域的感悟遷移到管理領域,被翻譯為管理學的專業術語,彼得· 德魯克的文字就變得更有歷史縱深感,成為當之無愧的管理學大師。
應對法門:功不唐捐、連點成線。
在人工智能時代,知識無法遷移快速貶值,但技能能在大部分職業中遷移,而才干則貫穿人的所有部分。越高度提純,越內化。 把知識煉成技能,使技能內化為才干,一通百通。我們沒有必要找到最終boss(首領)才開始修煉能力。最佳的策略是在每個階段都全力投入,提高能力,遇到新的挑戰再重新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