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指云寺算是我在麗江的偶遇。我是在去拉市海邊上的南海村時,在路上老遠看見一群漂亮的塔尖,就問是哪里,被告知說是指云寺。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然而遠山上在陽光下閃爍的塔尖深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就被熱情的主人們帶到了那里。
據說指云寺的建寺地址當年是有高人指點的,它背靠秣度山,地勢向東,面朝拉市海,整座寺廟都在青山綠樹環繞之下,站在寺的高處,美麗的拉市壩盡收眼底。
指云寺最初在雍正五年(1727年)建成,后來毀于戰火,直到光緒五年(1879年)又才重建。當年住持指云寺的十四世東寶活佛贏得了麗維十三大寺總管的地位,十五世東寶活佛(木大喇嘛)又進一步在德格八邦寺代理四寶法王之職,給指云寺的歷史地位增添了許多榮耀,但是指云寺最讓人傾慕的卻是它特殊而華美的建筑。
據說指云寺原來一共有13院,然而現在僅存有1個大院及5個小院了。整座寺廟沿著山勢而建,往上一層層遞進,從前院進去,一路向上,爬了好久的臺階,才能上到最高處的大殿。這座大殿是麗維十三大寺中柱子最多,面積最大的一個,而且門窗雕刻非常精美,三層透漏,在麗江古建筑中堪稱一絕。
不過最讓我驚嘆不已的是大殿中央供奉著的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的莊嚴像,據說這是從印度請來的目前云南省內最大的鍍金銅像。佛像面目寧靜,華貴莊嚴。我仔細看了佛龕的底座,那里居然鑲嵌著大塊大塊的綠松石青金石等天然寶石。
大殿應該正在裝修,因為那里還有幾個竹子搭建的腳手架,所有的墻壁都畫著細膩精美的壁畫,而且很多圖案用的是類似琺瑯嵌絲的手法,并不是普通平面的描繪,圖案應該都是藏傳佛教里的各路神仙。在大殿兩側,整齊排滿了比真人略小的,以前只在書里看到過的白度母啊之類的神像,這次一個個仔細看過來,真真長了見識!
整個大殿風格極其華麗莊嚴,或許是干干凈凈的大殿里并沒有想盡辦法讓你花錢燒香的各種真假和尚和烏煙瘴氣,站在那里,抬頭仰望著12歲的釋迦牟尼還應該算是少年的略帶微笑,慈睦祥和的面容,讓人心底不由得生出一種景仰之情。
想起這些年進過的大大小小的各種廟宇,在里面被逼被騙也花了不少莫名其妙的錢,所以各種旅游景點推薦的寺廟我都已經基本不去了,對佛家的敬仰也正在一點點被消磨掉。其實佛家最本真的東西是博大接納,寬厚平和,甚至超越生死等世俗煩惱的,只可惜降臨俗世過千年,佛家卻漸漸被利欲熏心的一些人所利用,烏煙瘴氣了許多,所以突然見到這么一個干凈的佛門凈地,心情竟有種喜出望外之感。
寺里有幾棵據說非常有名的古樹,大門口有一棵不知幾歲的古柏,東面照壁前面有一棵百年銀杏,大殿內的是樹形古樸有180年歷史的古松,和已經200歲高齡的櫻花樹,以及大殿右側山上那棵據說是從印度引進來的,結出的果實特別甜的古桑樹,每一棵都會讓你驚嘆不已!
指云寺屬于藏傳佛教里的白教,里面有很多喇嘛。也許是看武俠小說留下的陰影,印象里的喇嘛一直是神秘而略帶陰冷氣息的,所以剛開始我還有點戰戰兢兢。然而不知道是不是有納西族朋友同行的緣故,我們進到寺里,喇嘛們卻很是友善,他們陪我們站在庭院中已經結滿了小果子的青梅樹下交談,耐心回答著我關于這座寺院的各種問題(他們跟我的納西朋友講的是納西話,但不知為何我總覺得他們是不是也會講藏語)。
寺里面還有很多小喇嘛,剛進去的時候,他們一群群正在寺門前的樹下嬉戲玩耍。等我們從山頂的大殿回來,剛好是寺里的功課時間,小喇嘛們已經集中到了前殿的大廳里,一群紅袍光頭的小家伙們伴隨著節奏急迫的鼓聲搖頭晃腦地在咿呀誦經,場面真是可愛至極!我站在經房的側面看了半天,心底涌現出的明凈歡喜讓我實在不想離去。
按說指云寺也是西南名寺之一,不知道什么原因,整一下午,除了我們一行數人,諾大一座寺里我只見到了三個白種人士,跟我一樣在那些精美的壁畫前流連忘返,驚嘆連連,倒是清靜得很。
這是一次及其美好而難忘的游歷,每當想起的時候,小喇嘛們吚吚啞啞的誦經聲依然在我耳邊回蕩,那樣一個安靜清涼,古樸優雅的地方是不是不應該被打擾?我其實一直在糾結,這篇文到底要不要發布出來?畢竟那算得是個世外桃源,只怕去的人多了,去的人不知道珍愛,會毀了它的潔凈。然而那心情又仿佛自己有一顆稀世的珍寶,忍不住想展示給世人看見,同享那種至美的美妙。
最終我還是選擇發了出來,也是為了味覺山谷的征文邀請,想講一點不同于平時大眾眼里的麗江。不過,真的希望你若還沒有敬佛之心,這里就先不要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