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聰明的戀人會對另一半說:“如果讓我對你說三句話,第一句話是我愛你,第二句話是我愛你,第三句話還是我愛你。”
話畢,因為這三個“我愛你”往往令對方感動不已,重復疊加的愛意表達效果是1000倍以上的單個詞表達效果。
你可能會想,這個戀人其他情況還待驗證,至少人是相當的聰明啊。嗯,能說出這句式的人是很聰明啊。或許,他并不屬于你的戀人。這個聰明應該歸功到另一個人頭上。
他就是弗朗西斯·培根,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散文家、哲學家、政治家。他從小聰明過人,12歲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是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創始人、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
他有相當多名言,比如上文提到的疊加句式出自“如果問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第一是無所畏懼,第二是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另外,那個著名的“知識就是力量”論斷就是出自他的口。
培根不僅在學術上取得重要成就,而且在政治圈也是混的風生水起,被時人譽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這么聰慧的、智商滿滿的一個人,最后的死卻令人匪夷所思。
他是因為跟一只雞懟上了,結果卻因它而死。一只雞,一只普通的雞,一只跟稀有、跟名貴無緣的雞。培根不僅是名人,而且是貴族。想對付或者折騰一只雞,完全不用輪到他動手啊,叫個仆人去干就可以了。
大家重新復習一下他的名言,“如果問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第一是無所畏懼,第二是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是的,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甚至是不值得干的事,他無所畏懼地去干了,干到把自己給掛了。
那到底這只雞怎么會讓他死的呢?
原來,培根有一天為了想證明冷凍能使食物保存的更久。現在,大家冰箱用多了,普通人都明白冷凍下的食物比放在常態下的食物更容易保存。但是,在17世紀的時候,人們不知道啊,嚴謹的說是缺乏科學數據支撐啊。
于是,培根他就發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好家伙,自己選了一只雞,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日子里,就抱著它站到野外里。它要在這種惡劣的天氣中,親自看著雞肉一點一點給結凍起來。怎么說呢?這種大無畏的確讓人感動,但是又何必、何苦呢?
培根還不夠強壯,身子骨頂不住啊,等雞全部凍上的時候,他也感染了風寒。從此,一病不起,最后就因為風寒而不幸離世。
智障,死算個啥。培根在臨死前,不忘親手寫下一句話:“實驗已經大獲成功。”真是服了這位貴族爺,這個“食物冷凍可以保存更久”的知識可要了他的命。
很多人可能會說,培根這是為科學實驗而獻身,讓人感動啊。不能說不是,也不能說不感動。但是,可能重點是,在惡劣天氣下去做一個可以預測到風險的實驗,即使一定要本人“霸王硬上弓”,也可以想的更周全點。
人生的道理或許在于,無所畏懼是一種重要品質,但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好更周全的預備。聰明的培根這樣死去還是略有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