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得到”APP創始人羅胖(羅振宇)向社會公開發布了《得到品控手冊》。《得到品控手冊》是一本關于“得到”APP內部運營、品牌管理、用戶服務的內部資料,為什么把一本看似為機密的內部手冊向社會公布呢?羅胖發布《得到品控手冊》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
今天我來分析一下此行為背后的邏輯,仔細研讀《得到品控手冊》后,我有三點認識:
第一,發布《得到品控手冊》,意在通過分享營銷,建立企業品牌
人人愛分享,這是我們人類億萬年進化的結果。史前時代,人們分享是為了生存,我們只有彼此依靠才能生存得更好;現在數字化時代,人們分享是為了獲得一種身份認同感,讓別人知道你是什么樣的人,找到跟你志趣相同的人。在微信朋友圈中,別人如何評價你分享的信息內容和信息來源,就構成你的個人品牌。
在商業上,通過創造出有趣的內容,在分享的過程中幫助潛在顧客,經常和顧客保持互動,建立起忠誠的顧客關系,這就是分享營銷。“得到”APP發布《得到品控手冊》,就是一種分享營銷行為,它想告訴公眾這樣一個品牌形象:牛企愛分享,分享的都是干貨!
第二,發布《得到品控手冊》,志在占領知識服務品類,打造行業標準
經營企業有三重境界。初級境界是經營產品,只知悶頭做有形產品,不知產品的價值背后有更多的無形要素;中級境界是經營人心,好產品是由一支強大、優秀的團隊打造的,只有人心齊,隊伍健,企業才能走得遠;最高境界是經營標準,打造出一套行業標準,樹立行業的標高,讓行業內其它企業都來學習,這是經營的最高智慧。
羅胖最擅長此道,他在多個場合反復說道:“不好意思,知識服務這個場地我占了。” 他就是想在公眾認知中搶奪“知識服務”這個品類頭把交椅,此次向社會公開發布《得到品控手冊》,就是志在打造知識服務的行業標準,建立知識服務從業者的競爭規則。
第三,發布《得到品控手冊》,重在減少內外溝通成本,助推文化建設
在文化建設領域,一般企業都是局限于內部開展文化建設,用文化來凝聚員工人心;高手企業則內外兼修,除了做好內部文化建設之外,更重視外部文化建設,讓外界潛在的合作伙伴一起加入自己企業文化建設,形成一個開放的企業文化生態圈。
“得到”APP這個知識服務平臺剛創建一年,后續發展需要外界更多的合作資源。《得到品控手冊》有一部分內容,是對合作者的相關要求。如果你想在得到APP上開“訂閱專欄”,就能提前知道合作相關要求與工作標準,能夠避免合作的無效溝通,減少內外溝通成本。對于想加入“得到”的員工,能夠提前熟悉該公司的文化理念和工作流程。“得到”也能快速找到合適的人才, 提高人才的識別率。
通過一本《得到品控手冊》,讓外界更多人了解自己,給予更多支持,促使內外人員達成共識,建立“知識服務”的文化高地,這就是羅胖的高明之處。
最后聲明:我不是“得到”APP的營銷者,我只是一位終生學習者。凡是讓我受益的人或事,我都愿意與朋友們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