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拓展,交通便利,職場relocate(跨城市)的工作形式與日俱增。
對于不同年齡段的職場人士,是否離開熟悉的城市出去發展?如何決策舍得?如何應變?
上篇,我們談到了職業初期(0-5年)和職業上升期(5-15年)的異地發展建議。今天,我們將對15年以上的職場資深人士,進一步來談談舍得決策,并深入應變。
第三種:職業成熟期(職場二線經理人/高管,工作15年以上,40+歲)
對于40+歲的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同樣面臨公司外地派遣的可能性,雖然職場上總體人數不如上述兩種多,但實實在在碰到一系列現實問題。
身邊有一些這樣的例子:國資委隸屬的港口企業,隨著企業級別提升,省級領導需要relocate去外地管理;央企中遠中海的合并,一批上海的中高層提升并派遣至外地管理;跨國集團大區經理被提升至全國總監,工作地需要base 到上??偛康鹊?,雙城記的職場鐘擺對他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無奈。
因為這個群體擔負著企業的關鍵崗位之外,兼顧著家庭重任,上有年邁父母,下有學業關鍵時刻的孩子,個別甚至面臨家庭瓶頸(配偶裁員、失業、甚至離異),生活與家庭的壓力,迫使中年的發際線漸漸后退。
去還是不去?
從職場發展的角度建議:
? 對于男性經理人,還是建議服從分配,40+對男性從業年齡尚有一段較長的事業發展機會,派遣晉升加薪對家庭的頂梁柱來說,無疑是一件名利雙收的好事,人生有不同的城市生活經驗,也是一種積累。職場上多數男性亦是如此選擇,甚至看到聰敏人士工作之余順便投資房產的收益。
? 對于女性經理人,本文將重點分析。
第一種:不愿接受外地工作的應變。分享一個本人的例子,40+歲曾有提升全球巨頭企業中國分公司總經理的機會,需要base 去其他城市,孩子初中期間,當時考慮兩大原因:
1,恰遇公司合并,新頂頭上司的價值觀與本人完全背道而馳。
2,初中時間是孩子價值觀初步成立的關鍵,這個期間建立孩子的綜合能力與正確價值觀是不二的選擇,所謂的孩子叛逆期,就是對家長一種輔導能力的挑戰。
事實證明,之后孩子的學業順利,成績優異,親子關系的和諧,孩子的一篇“一生的導師”作文,總結了當時決定離職的回報。當時的自己,開始了自己規劃的培訓領域,白天工作,下班與孩子隨時雙向的溝通,輔佐孩子達成目標的同時開拓自己轉型的職業生涯
(Tips:在職場的前期需為未來備胎做一些準備)
第二種:接受外地工作的應變。再舉個例子,好友Y,孩子考入著名寄宿高中,自己又被提升全國經理人,家庭聚會時問起如何決定?我鼓勵她,去吧,現在開始自由一些了,通訊的便利完全可以彌補2小時的高鐵行程,何況周末能聚。孩子寄宿學校或留學的女性經理人可以考慮接受外地。
但問題來了,好友Y去了一線城市,就是不習慣,用她的話說度日如年。是呀,人生這般年齡習性早已入定,離家的孤獨,工作的壓力,頻繁的出差,心力交瘁。怎么辦?
有效的應變策略是:利用孤家寡人,大把時間努力工作,打出部門差異化的牌,若團隊中的大事,你主動扛起,干出業績,建立自身高價值。沉淀2-3年,向公司提出回自己城市base的機會(這里指職位不變,在自己城市的辦公地點工作,可以出差),若足夠聰敏的話,先成為頂頭上司離不開的合作伙伴。親眼看到有一位上司與下屬的對白:“你要在我離職后再辭職”。職場不變的原則是“上司對好下屬的依賴,勝過下屬對上司的需要”。記住這句話!當你對部門與上司的價值足夠大時,工作地點就可以談了,關鍵是前半句,智慧的你開始了嗎?
( Tips:不要在頂頭上司的新上任期間提要求!那是不夠聰敏的。)
40+歲,人生不易,職場艱辛,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