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峰美麗,奇特,杭州城悠閑,恬靜。西湖飽含著詩情和才情。
一
飛來峰對著靈隱寺,被人稱為“咫尺西天”。漫山雕著佛,飄著香煙,回蕩著鐘聲。順著山間潺潺的流水,攀巖鉆洞,逆流而上,一路吟誦“泉清咽危石,日色冷輕松”的詩句,不覺登上山中“翠微亭”,站在亭中仿佛看到,被迫回師的岳飛正在憑欄遠眺,頓感“靖康恥尤未雪”的詩句洪鐘般地在心頭撞擊著。
下飛來峰,在靈隱寺中走了一圈,雖是千年古剎,因為我不信佛也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象。
二
久久地站在岳飛的墓前,佞臣、忠良都隨著時間而飄散,只留下大殿里“怒發沖冠”的詩篇和將軍墳前可憎的四個小人。來客中多數是旅游者,將軍的墓碑和刻有“精中報國”的石壁成了攝影的背景。再沒有歷史的悲愴與震顫,留下的只是游覽勝地和匆匆的過客。唯有后院角落里的石碑昭示著岳廟的真諦,碑上刻:“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天下不患不太平。”
三
出岳王廟向東走一段,整個西湖就象幅大畫卷展現在眼前,“他年曾見此湖圖,不信人間有此湖。今日打從湖上過,畫工還須下工夫”。再有才氣的畫家也不可能畫出西湖的全部美麗,因為西湖的美在于她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于走一步就想起一句詩,看一景就想起一位古人。
孤山住過一位“梅妻鶴子”的林和靖先生,我沒能等到晚上欣賞林先生筆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景色,卻在阮公墩聽到悠揚的漁歌和吳噥軟語的歡笑。長長的白堤因白居易而得名,更因蘇小小而生色。“江山此處曾埋玉,詩書其人可鑄金”后世才子為蘇小小這個風塵女子寫下這幅對聯,永久的立在白堤這一邊。
而白堤的那一邊是斷橋,斷橋不斷的故事引出白娘子和許仙的傳奇,“西湖的水我的淚”,西湖邊的人們特別喜歡這位白娘子,以至于魯迅先生也為雷峰塔的倒掉一論再論。
和白堤齊名的是蘇堤,這兩道風景線的修建不是為了附庸風雅和賞玩游樂,而是他們造福一方百姓的紀念碑。所有杭州人都會為之自豪。
四
我在許多城市的街頭問過路,從未遇到這樣熱情友好的人們。我曾問一位老人去車站的路,他告訴我一條新開的大路,較近,一條有樹蔭的小路較遠些。我本想走有樹蔭的小路,可老人建議我走近路,目送我走出好遠,頻頻招手適意我車站的方向。盛情之下我只有頂著太陽走了很長一段,可心里充滿一種別致的感激之情。
我帶了相機,在杭州的每一個地方,都可以請別人幫我照相,可以請男人、女人,可以請中年、青年,從未受拒絕。
杭州有美麗的風光,整潔的衛生,良好的風氣,這一切都得益于杭州城可愛的市民。是他們愛護、修繕了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是他們創造了優美的環境,良好的風氣;是他們友善的對待每一位旅行者,從而使杭州與天堂齊名。
這是1997年的杭州印象 當時的全國景點還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