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的讀后感:
鯤計劃游南,因為他突然知道,有比北冥更舒適溫暖的水,那就是被魚兒稱為天堂的地方——南冥。那里一年四季都像是春天。于是,鯤化作一只大鵬飛向南明,但是朋友啊你并不知道,一個人有一顆仁心才是第一,接下來就是越學越廣,越學越深,然而只有當你知道了你自己一生的責任和義務并選擇去承擔的時候,你的生命,才是有意義和價值的。那一刻,你生命里的花會為你全部綻放,你就會聽到內心最深處的聲音。
整首詩里我最喜歡最后一句,當我看到“天命”這個詞的時候,我想起了“選擇”。
“選擇”就是在你最困難最絕望的時候做出來的決定。我認為鯤比孫悟空還要勇敢厲害,為什么?因為鯤知道去南明的路非常漫長,但是鯤還是主動地選擇去了。如果他繁殖后代,那么他就為后代開辟了一片新天地,而且他是通過不斷修煉,化作大鵬為后代開辟的新天地,并沒有自己的什么利益。
而我做什么選擇?
我選擇了向數學領袖去邁步;我選擇了,比以前寫作水平高的我;我選擇了更努力的去配音;選擇了承擔舞蹈領袖;選擇了自己給自己加額外畫畫作業的。但是我知道,人生會由自傲到自卑再到超越,我只不過是完成自卑的第一次超越。
以前在另一個學校的時候,我本以為自己非常厲害,可是,一到運城國際,我才發現我連垃圾都不如,于是我非常的傷心,很長時間,我一個問題都問不出來,直到有一次我被林琨皓的精彩回答激怒了,我覺醒了,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于是我開始超越自己的局限,這一切都取決于我的選擇。
如果我不想超越,我會一直自卑下去,而我如果選沒選擇自卑,我就會一直自傲下去,以自我為中心
淇的讀后感:
在浩浩蕩蕩,渭水泱泱的北冥,生活著一只鯤。
有一天,這是鯤從別的魚口中聽到了南明這個地方:南冥的水細而慢,清澈見底,水邊萬紫千紅總是春,又綠又嫩的枝條垂在水邊,底下是嫩綠的小草,草尖,還留著用露珠洗頭的痕跡,旁邊還有一條小魚,在悠閑的品嘗著南冥的水……
鯤聽說了這個消息,他就產生了一個夢想:我要去南冥!
那一個夜晚,鯤的世界充滿歡聲笑語,明月,像太陽一樣,用他的光普照大地。
清晨,鯤化為鵬。大鵬展翅借著風,直沖云霄,剎那間就飛了九萬里。
南明的春天總是那樣的美好,那樣的悠閑緩慢……
作為一個人來說,想要抵達南冥,都要先修煉一顆仁心,學識萬物自然,但我們知道我們的天命,承擔我們的天命后,我們也將會像鯤一樣幻化為鵬,也會像花兒一樣在天地間綻放。
我覺得那是鯤在不知道南冥之前生活是不充實的,整個身子都像是一個外殼,因為他沒有目標,沒有理想,他就不會去做出行動,每天以頭號大閑人的稱號,在海里游來游去。但知道南冥后,她就有了去南面的想法,他就每天都在去南冥的途中,這樣才實現了自己活著的價值。
我想這首詞應該是在借助這是鯤寫我們的生命吧,如果我們生長在一個不好的環境,我們就應該有朝向美好的愿望,我們應該更努力一點,不管差距有多大,都應該努力追趕。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書寫生命的奇跡
洵的讀后感:
從前有一條大魚名叫鯤。
鯤,生活在黑暗的北冥,有一天他知道了一個地方名叫南冥,鯤就出現了想去南明離開北溟的想法,他突然感到自己像河伯一樣,非常的渺小,河伯是一位河神,他住在一條河里,他每天都覺得自己非常的大,而有一天當它看見了無邊無際的大海,才知道了自己的渺小,鯤也知道了。當鯤知道了自己的渺小,他的生命也就覺醒了,他覺醒了就有了突破的可能性。
鯤化為了鵬鳥朝南面飛去……
修煉一顆道德心,修煉一顆智慧心,這是人完成鯤化為鵬的方法。
但人修煉的越多,知道的越多,就會發現不知道的東西更多。
當你知道1+1等于2,你就會問2+2等于幾?當你知道2+2等于4,你又會問4+4等于幾?就這樣,你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你的疑問越多,你就能開放的越多……這是一首王校長的詩,原來是我們北京的校歌,王校長把上當的詞改了一下,讀這首詩,我想到了我原來的學校和現在的學校,這里我覺得是我的“南冥”。
在這里我可以學到我在北京學不到的知識,可以玩北京玩不到的東西,如果讓我做對比的話,我覺得南明比我之前的學校好多了。
我認為我肯定也會有一天,成為花開天地間的人,我認為花開天地間的人只有智慧是不夠的,應該還有仁和勇,仁智勇三種都有,才是花開天地間。
在飛鳥教室王老師上學期練習了我們的“勇”,這一學期會練習我們的智和仁,我們上學期和各年級踢比賽,挑戰各種作文書籍……這學期我們要做的更多。
我希望我們最后全部都可以成為花開天地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