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的父親?朱元璋竟給朱標抬去了一箱白骨
元至正十五年,太平陳迪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他的啼哭,給酣戰中的朱元璋帶來了莫大的歡喜。后朱元璋自立吳王,將這個孩子立為世子,一年后,明王朝建立,又隨即被立為太子。這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孩子,就是懿文太子——朱標。
朱標被立為太子后,便開始和明朝這個新生的政權一起成長。朱元璋為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繼承自己打下的萬里江山,可謂煞費苦心。當時無論是開國元勛還是后起之秀都兼領東宮官職,圍繞太子身邊。朱標生來即享榮華,沒有過戎馬經歷,一旦自己龍駕在外,太子監國時有事發生,朱元璋希望這些人能像當年的周公一樣,輔佐太子左右。朱元璋還設立大本堂,將古今書籍充盈其中,四方名儒輪班為太子及諸王講課,又選俊才之士伴讀太子身邊。朱標就在這樣嚴格而正規的教育中,成為一名滿腹經綸、恪守禮法的儲君。
朱標二十二歲時,朱元璋下令,今后一切事項可讓朱標處理,然后上報自己。朱元璋告誡朱標,創業之君因諸事親力親為,因此熟悉人情,凡事能處理妥當。而守成之君,因生長富貴,如果平日不多加歷練,很難有不犯錯的。所以,朱元璋讓朱標與群臣接觸,聽大臣議事,從而獲得治國的訓練。朱元璋給朱標“四字箴言”:仁、明、勤、斷。朱元璋一生勤勉政事,兢兢業業,他希望兒子也能和自己一樣,這就是社稷之福了。
朱標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與父親相比,朱標治國的手段更傾向于懷柔。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事事以“仁”字當先,這與他的父親很是不同。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派朱標前往陜西視察,一是為了勘察長安是否適合定都,而是當時秦王朱樉行事不檢點,朱標此行也要調查一番。待朱標還朝后,獻上陜西地圖一份,并竭力為秦王求情,這才使朱樉被放回屬地。
史書稱朱標天性仁慈,這與他父親的嗜好殺戮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性格上的隔閡是完全對立的。 據說,為了將兒子朱標的性格由文弱改變成果斷剛毅,朱元璋想盡了辦法,曾經叫人將一箱子白森森尸骨抬進了皇宮,故意在朱標面前晃悠,當時就把朱標嚇的魂飛魄散(徐禎卿《翦勝野聞》)。
朱元璋生性多疑,明朝建國不久就血案不斷,很多開國元勛難逃一劫,舉國上下人心惶惶,當官的朝不保夕,不知哪一天因為什么原因就命喪黃泉。一個好殺的皇帝,給這個國家籠罩上了一片陰霾。其實,朱元璋的初衷是好的,他希望國家長治久安,但他的性格卻使得他采取了錯誤的手段,對權力的熱衷、對功臣的忌憚,讓朱元璋一次又一次舉起了屠刀。
朱標對父親的舉措無法認同,在他看來,治國靠的不是殺戮,殺的人應該越少越好。他不止一次為那些被父親判定有罪的人求情,這在別人看來是觸怒龍顏的大忌,但朱標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百折不撓。
有一次,朱元璋又要大開殺戒,朱標再一次站出來說情。第二天,朱元璋將一根布滿荊棘的木棍扔在他面前,讓他撿起來。
朱元璋此舉是要告訴朱標:我現在所做的,就是替你拔去棍子上的刺,我殺的都是壞人,清理掉這些人,再把國家交給你不是更好?但朱標出乎意料的說:“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意思是皇帝自己不賢明,怎么能要求臣子賢明呢?這句話就像一顆重磅炸彈在朱元璋的腦子里炸開了。這個平日孝順有禮的兒子怎么敢如此諷刺自己?朱元璋氣得順手抄起座椅朝朱標砸過去。幸好朱標身手敏捷,躲開了。可朱元璋的這一舉動讓朱標著實嚇的夠嗆,回去大病一場。
馬皇后死后,朱元璋的脾氣更加暴戾無常。朱標與朱元璋之間政見不同,父子兩人經常吵起來,當然做兒子的只是委婉的頂幾句。可這一頂,朱元璋就火冒三丈,開始打皇太子。開始朱標還沒辦法制止朱元璋的暴力,后來想了一個妙計,每當父親追打時,他就取出一幅畫來。這幅畫可管用了。
據說當年朱元璋遭陳友諒追捕時,情急之下,馬皇后背起朱元璋拼命地跑,才免于此難。后來朱標聽說這件事后,就令人將其畫成畫。每當朱元璋發火時,朱標就拿出這個神器,朱元璋看到這畫,觸景生情,“大慟而止”,不再家暴了。
看起來,朱標表面上都是溫良禮讓的形象,但實際上,朱標內心依然有著堅定的立場和原則,并且很有見地,一句“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體現了他獨到的見解。應該說,朱元璋是有眼光的,他也明白,國家經歷血雨腥風后,需要一個仁慈的君主來安撫天下,因此,他器重朱標。
但朱元璋一生太過專斷,以至于他的兒子無時無刻不生活在他強大的氣場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雖然朱元璋給予這個太子諸多關照,但身處權力中心的朱標不可能過一帆風順的日子。況且,朱標當太子時年紀很小,而朱元璋正值年富力強,這就意味著朱標要再儲君的位子上等很久。事實上,他等了25年,這25年,是他隱忍的25年,是被無數眼睛覬覦的25年。
朱標和朱元璋接受的是不同的教育——朱元璋是在亂世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路,而朱標接受的是正統的詩書教育,再加上爺倆完全不同的性格,使他們平日里不可能沒有分歧,時間久了,自然就會有了嫌隙。朱元璋多疑而殘忍,朱標知道父親的為人,發生在父子之間的矛盾,很可能成為自己的斷頭臺。在這樣的情況下,朱標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怎么可能意氣風發?他只能極度恐慌,小心翼翼。
最終漫長的儲君生涯耗掉了自己的生命。
洪武二十五年,朱標薨,享年3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