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晝夜的守護,還是未能阻止您離去的腳步。我們的努力還在繼續時,您卻永遠的離開了。哀樂低回,親人悲痛,再孝敬的心,再美的語言,也無法喚回您了。像做夢一般,心痛至極時便沒了哭泣,深刻綿長的沉默,訴說著我們無盡的哀思。
奶奶生在動蕩的三十年代,少年喪父,身為長女,一肩擔起全家生計。成家后,養育了8個子女,在那個不讀書、不識字極其普遍的時代,她卻想盡辦法送兒女讀書,爸爸、叔叔姑姑們盡數掃盲。如果說改革開放后的下海,創業,這些詞語是我后來才懂的。那么當年給我幼小的心靈帶來巨大沖擊的事情便是:在她的堅持和努力下,叔叔成了村里第一個大學生,成為了佳話,也為后輩人樹立了榜樣;她把每個子女都安排的明明白白,叔叔和一群戰友在除夕晚上的突然出現,那一身軍裝和一塊軍屬的門牌,點亮了我童年的記憶。
在那個饑荒不斷的年代,她以自己驚人的付出,給予子女最好的供養。奶奶身上有諸多標簽:母親,婦聯主任,黨員,軍屬... ...而我們更愿意認為她是家族的圓心,是不同凡響的存在。
17年前,爺爺離世后,奶奶跟著大家過了多年“漂泊”的生活,因為年事已高確實需要子女照應,大家就把奶奶接到身邊一起生活,她先是去了西北,再來了江南,不管哪里,對奶奶來說,離家的距離都是那么的遙遠。最近幾年,她一直跟兒孫們講,我年齡大了,想回老家。我們能理解她落葉歸根的想法。于是在一年多以前家人們克服重重困難,送奶奶回到老家生活,這一年多時間里,我能感受到她老人家內心的踏實與滿足,即便生活條件有限,她依然很開心很快樂,如今她魂歸故里。也算是遂了心愿。
我們能為奶奶做的極其有限,即便盡力而為,也存在諸多遺憾,成年后的我們多重身份,終日忙忙碌碌,無法陪伴在側,我知道奶奶很期待大家的陪伴,在她生命的最后時刻,我選擇寸步不離,而她卻抓著我的手,嘴里不停的重復:回去上班吧,回去吧,去吧......
隨著奶奶的離開,我的心從此便有了缺角,青春與往事,也都將一起封存。
奶奶的一生是圓滿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僅以此寥寥文字送奶奶最后一程。
奶奶走好!天堂里再無病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3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