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學史課學習了《西游記》,講到師徒的性格時,我發現豬八戒不能戒色,戒利,動不動就說要散伙,可以說是師徒三人中離世俗生活最近的形象;孫悟空則是戰斗力強,善于理性分析,但又殘有戾氣,慈悲心不足的形象;而唐僧是擁有去西天取經的愿望的人,不像豬八戒與孫悟空是被迫加入取經隊伍的。他是肉體凡胎,但他能夠讓豬八戒與孫悟空幫助他降妖伏魔,并且擁有讓能力最強的孫悟空服弱的“緊箍咒"。可以說,唐僧是這支取經隊伍的領導者。
他們三人分別對應了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心理動力論中的精神的三大部分:“本我”、“自我”、“超我”。豬八戒代表“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欲望,受意識壓抑。孫悟空代表“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中的事情,唐僧代表“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有一個經典的情節“三打白骨精”。
當悟空看到變身成少女的白骨精時,為了師傅的安全,他立即下手打了妖怪。隨著一棒下去,少女的軀體倒下,八戒責難悟空,說他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殺了好人,師傅也認為悟空太沖動,錯殺好人,他很生氣,念起緊箍咒,悟空疼的在地上打滾。
唐僧這次的判斷得確失誤了,白骨精得確是扮成少女來迷惑他的。但是他是肉體凡胎,因為誤以為少女被打死而懲罰孫悟空也是能夠理解的。
他之所以用念緊箍咒的方式來懲罰孫悟空,是為了減輕他心中的戾氣,希望他能夠慈悲為懷,不再濫殺無辜。
想要和時間作朋友的我們,又能夠從中學到什么呢?
我們要讓自己心中的唐僧(超我)強大起來,用“緊箍咒”控制失控的孫悟空(自我),用教導約束豬八戒(本我)。
我們的本我往往是這樣的,他喜歡穩定,喜歡一切讓他舒服的東西。一旦本我占了上風,我們就會變得無所事事,安于現狀,從而不斷地被時代的巨輪拉到后邊去。自我占了上風,你就可能太過于進取,過度到觸碰到道德底線的地步,為了達到目的,你會失去做人的基本準則。超我總控全局時,他會向本我與超我展示未來美好的圖畫,他會安撫本我,鼓勵他從消極對抗中走出來,努力向前進,他也能處理好與自我的關系,自我不聽話時,用“緊箍咒”嚇唬一下他,告訴他自己的威力。
但是,超我永遠也不會離開本我和自我,三個人是缺一不可的,他會努力帶領著本我和超我這兩個徒弟,找到自己的夢想之地,取到真經。
想要和時間作朋友的我們,要協調好內心的本我、自我、超我,可以通過坐享、寫日記、運動、閱讀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緊箍咒”的威力,對本我與超我說不!達到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