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偉大的
有深度的內容
在試圖攪動互聯網的名利場時
顯得備受冷落
資訊愈加廉價的時代
我們明知劣幣驅逐良幣
卻還要受制于娛樂化的世界
明知道人們愚蠢
卻還要想盡辦法把他們變得更加愚蠢
因為我們明白
我們的理想和自己所做的事情完全是兩碼事
創意和初衷雖然重要
但是在互聯網名利場中
一錢不值
所以當我們運營一個號
做一個品牌屬性的現象化媒體時
我們考慮的是能獲得流量的模式
是否適合傳播
是否能夠實現預期營收
這些商業化的目的才是最終的考核標準
當一個自媒體人闖入這篇汪洋大海
準備從這個產業中分一杯羹的時候
當沒有出場自帶光環和優質用戶流量的時候
就需要能夠充分利用心理學常識
把握受眾需求和培養粉絲文化
引導其幫助你擴散、購買,最終實現營收
在落地賺錢這個問題上
從0到1的距離是質的飛躍
知乎上盛行的
“剛編的成功故事”是有充分邏輯支撐的
根據馬洛斯需求層次
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位于金字塔頂端
在當前文化中
時刻需要關注
時刻需要存在感
其最本質是為了尋求認可、獲取優越感
向上層階級靠攏
向第一世界靠攏
讓更加現代化的生活格調
環繞在受眾脆弱的存在周圍
有助產生幸福感:)
阿芙精油可以得到超過50%的復購率
海底撈火遍大江南北
世界上最貴的奢侈品都在販賣一種“lifestyle”
是錯覺
但是很有效
因此
每個自媒體人都應該重視打造屬于自己的光環
用或真或假的經歷成為具有感召力的話題
給粉絲帶來“優越感”的錯覺
逐漸積累某類產品在自己粉絲中的信用值
最后實現較高的商業轉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