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還有什么作業?”
“還有漢字3-3-2。”
“噢。”小家伙回答的很干脆,并沒有像往常一樣,“媽媽,我為什么要寫作業呀?”“媽媽,寫字太難了,我不想寫。”“媽媽……”,總是一堆的理由,就是不動筆。
不一會兒,小家伙寫完字了,而且寫得還挺像那么一回事兒。我在想,可能小家伙覺得這對她來說,這并不是一件難事了。
說到這里,我想起來上周末同學給我講的一個故事了。
我在給同學說這個小家伙寫作業磨磨蹭蹭的事兒。同學倒給我講起了一個故事:
“今天早起,我在家正干活兒,婆婆拿過來兩條帶魚,讓我做給孩子吃。我給你說,我是一點兒都不愿意做。最后,帶魚還是放在那里了。我給孩子燉了點兒羊肉蘿卜,小家伙吃得也挺香。你知道為什么我沒做帶魚嗎?”
“為什么?”
“因為我沒做過帶魚呀,做帶魚,我還得在手機上查怎么做怎么做,而燉羊肉,我會做啊,所以,我還是做了燉羊肉。”
“哈哈。”
“你還沒聽出來什么意思嗎?”
“沒有。”
“孩子寫作業,跟我一樣,不會做,會有畏難情緒。你先和孩子一塊兒把老師留的作業,弄會,再讓孩子寫試試。現在我們學生(同學是一位語文老師)寫練習卷,都是先發下去,自己先看十分鐘,把不會的自己先和同學一起解決掉,再收上來,再發下去,這樣孩子做練習興致很高,效果也很好。”
“原來是這樣,原來,你不是給我講故事,是在教我怎么做。不虧你是老師啊。”
“哈哈。”
但我確實從中深受啟發。回家之后,寫字之前,我和孩子先在空中用手畫筆畫,等孩子會寫了,再下筆。寫拼音,我讓孩子先挑會寫的寫,不會寫的暫時不寫。這樣,她做起來便輕而易舉,同時,也沒有那么抵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