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洋淀最出名的植物非荷花莫屬,因孫犁先生之《荷花淀》,還因為暑日本地舉辦的荷花節。可我最喜歡的白洋淀植物卻不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而卻是淀區人民親切稱之為"鐵桿莊稼"的蘆葦。
? ? ?荷花只是在暑日季節眩耀自己的色彩,而其它季節白洋淀絕對主角應該是蘆葦。春日,蘆葦鉆出紫色的葦錐,隨春光漸暖,蘆葦也快速生長,吐出油綠的葉片,這時節老百姓開玩笑說:不敢蹲在葦地里解手,怕飛快成長的葦錐鉆了屁股。這時,孩子們會把蘆葦頂部撥出來,掏出里層的嫩葉,做成尖狀的葦笛,田野里就響起長長短短的笛音。及清明節,葦桿躥到二尺來高。淀區百姓上墳祭祖把紙錢用土坷垃壓在墳頭頂上,俗稱“壓褂子”,水大的年頭兒,葦地里的墳塋被淹了,人們就把紙錢掛到蘆葦梢上,于是廣闊的葦田里,白色紙錢迎風招展,給蘆葦蕩增加了空靈和詭異。至谷雨,這時的蘆葦空心內分節的地方開始長膜,就如人之骨膜。這薄如蟬翼的乳白色葦膜有個妙用,就是吹笛子時覆在第一個笛眼上,據說這樣吹出的音調才悠長韻正。到了端午節,蘆葦筆直的干上伸展開了刀匕一樣的葦葉,高度已人深。野鳥開始在葦叢中做巢,最常見的是“葦蔦”,鴰噪地叫著飛出飛進,搭窩、生兒育女。老人們說看它們窩搭的高低,能判斷當年水勢的大小。
? 秋日,蘆葦開始枯黃,頭上頂著空靈的蘆花,陽光下,一片耀眼的銀白。過去冬天白洋淀水田里是看不到蘆葦的,放眼望去,大淀一馬平川,河道里飛馳的冰橇就是白洋淀人們的"馬"了。那時"寸葦寸金",葦子早被被割回去放在房頂上和場院里,等待勤勞手巧的女人們把它們變成工藝品般的席子或葦萡,蘆葦就是淀區人民的銀行啊!就連地里的已干枯的葦葉也大有用處,孩子們用木耙把葉子聚攏,裝到麻袋里回去燒火作飯。現在蘆葦不值錢了,也少有人家用它燒飯取暖,大片蘆葦在水田中自生自滅,北風吹過,蘆花飄蕩,蘆葦們像邊搖頭邊回憶過去繁華時光,一片蕭索氣氛。可它們卻成了冬日里大淀唯一的主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