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春曉
一、白洋淀
“年”的腳步聲近了,母親的慰問短信頻了。我愧疚,這本該是女兒的節奏啊!“每逢佳節倍思親”,在中國人特有的情懷里,遠方的游子此時此刻,無不思念自己的親人,舉頭遙望自己的家鄉。
“白洋淀”,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這里長大成長,并且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在上點兒年紀的人心中,這個名字應該并不陌生。無論是作家孫犁筆下的《荷花淀》,還是影視劇里的“小兵張嘎”、“雁翎隊”,他們講述的都是戰斗在這片遼闊水域里的抗日傳奇故事。在那鋒火硝煙的日子里,“蘆葦蕩”做為屏障,便成了當地百姓絕佳的棲身地和抗日殺敵的主戰場。
站在大堤上極目遠眺,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密密麻麻的蘆葦。他們多像是一排排站崗放哨的土兵,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安寧。風吹葦動,波浪起伏,心緒也隨之激昂澎湃!面對滿眼的荷花美景,為何對蘆葦情有獨鐘?那是在我小時候寒冷的日子里,是它們犧牲了自己,用身軀為當地農民帶來溫暖和希冀!
每到深秋蘆花飄雪的時節,便是農人們最忙碌的時候。浩浩蕩蕩的收割大軍里,總能浮現岀媽媽瘦弱的身影。一鐮鐮、一捆捆、一車車,都是鄉鄰親朋贈予我們的柴火。燒水做飯,火炕取暖,有了蘆葦的加入,媽媽臉上的愁云便不再那么慘淡。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能解決溫飽,便是人們最幸福的事情!
“媽媽時代的幸福”已成往昔,而作為年輕一輩的我的幸福卻是紅蓮并蒂、觀音送子。還記否?長長的大堤上留下了你我青澀的腳印,路邊買的青蘋果卻被你吃出了甜甜的滋味;你費盡千辛萬苦為我從縣城買回了相機膠卷,我回報給你從淀中采摘的兩株紅蓮。千里姻緣一線牽,洪湖水和白洋淀心相連!
白洋淀不僅是愛情的發源地,還是見證我們友情的避風港。那里留下了我們青春的詩行,那里懷抱我們中年的暢想。三個女人一臺戲,而你倆把青春無悔都獻給了教育。只有我這一個逃兵啊,還時時刻刻讓你們情相牽心相系!每次我們的相聚,都令我的人生充滿意義;每次從你們溫暖的目光從你們語重心長的話語里,我都能汲取到前行的動力。
“梅,這是春天最美的使者;而你,也是生命最美的使者!”當三個女人之一的“前程似錦”為我發來這段話以及她剛剛從大淀拍來的青青翠竹時,我激動的熱淚盈眶情不能已!你和“楓葉紅了”都是那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啊!“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每當我迷失在黑夜里。啊!夜空中最亮的星,是你們在指引我前行!……”
二、母親湖
白洋淀,我稱其為母親湖。不僅僅是孕育我的岀生地,更因她擁有像母親那樣歷經榮枯之后的淡泊與遼闊的胸??!因了這份對母親的依戀,我于兩年前的仲夏,寫下一篇思念家鄉的小文(白洋淀 我的母親湖)。
? ? ? 白洋淀 我的母親湖
雖然打小在淀邊長大,但因早年間缺水,我所見到的白洋淀可能是它歷史上最蕭條的時期。小時候記憶中的大淀里面坑坑洼洼,白洋淀只是當地百姓賴以生存的一片濕地。溝壑里種滿了莊稼,水鄉的婦女們用葦桿破成葦楣子編織炕席和婁子,漁人們則在僅有的小片水域里捕魚撈蝦維持生計。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的每一個腳落,引水平湖、保護自然景觀,便有了白洋淀的今天:蘆葦浩蕩,荷葉田田,碧波萬頃,水天一線;鴨鷺鷗鳴,漁舟唱晚,風舞蓮動,輕槳釆菱。
望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中感慨萬千:有容乃大,才能成其廣闊;謙卑含蓄,才能出淤泥而不染。枯了又竭、竭了又滿的母親湖,孕育了多少英雄兒女?養育一方,無怨無悔;敞開懷抱,供人游覽。
啊!我愛母親湖!我愛白洋淀!我愛蘆葦,我愛魚蝦,我愛蓮藕,我愛荷花;我愛寬廣的湖面,我愛棲息的大雁!我愛勤勞的人民,我愛剛強的母親!
我更愛你,用不屈不撓的頑強的生命力,譜寫出華北明珠的璀璨的詩篇!
我愛母親湖,我愛白洋淀!
三、相思河
不僅在我的家鄉有“母親湖”,相信在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母親湖”。我們也可以稱之為“相思河”!
【故鄉有條河/流入東海 波連波/灑下多少 親人的淚喲/人稱它是相思河/河有情喲 水有意/大陸臺灣 難相隔】
【故鄉有條河/旦夕潮漲 又潮落/朝思暮想 流水長喲/人稱它是相思河/心難平喲情難卻/同胞骨肉 骨肉難分割】
【盼望統一的那一天/讓河水永唱歡樂的歌/盼望團聚的那一天/讓河水永唱幸福的歌】
二十六年前,當教我們樂理的賈希文老師,深情地演唱起他的同學施光南先生作曲的這首《相思河》時,我一下子被那優美舒緩的旋律所深深吸引住了!不知是歌詞里有我父親名字的緣故,還是那深深注入的骨肉同胞之情,只一遍它就永遠鐫刻在了我的腦海里!
二十六個春秋冬夏,物換星移、滄海桑田。那亙古不變的親情和友情,如白洋淀的蘆葦般堅韌堅貞。那曾經唱響的盼望團聚的心聲,依然不變的響徹耳邊、激蕩心田。伴隨著新年鐘聲的既將敲響,我仿佛看見了母親翹首中的瀅瀅淚光!歸來吧,故鄉的云!在這舉國團圓的日子里,遠方的游子、臺灣的同胞,此時此刻,是否正走在“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