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天井小貓被蚊子咬了好多包!結果海底撈服務員居然跑到馬路對面買了風油精送給我...下面的是止癢藥 也是服務員一起買來給我的,因為藥店的人說那個止癢效果比風油精好。
海底撈的外賣登陸上海,送來的東西包括:垃圾桶,可降解垃圾袋X2,鍋,底料,湯,備用加湯,圍裙,木頭筷子,碗,口香糖,爆米花,真空包裝的調料包括香菜和蔥花,餐巾紙,各種菜品,勺子,眼睛布,兩個皮筋,電磁爐......
周六去火鍋,朋友不小心把絲襪給掛了,她飯后還有第二輪,正郁悶得不得了,居然結帳時服務員遞上了全新的絲襪!!還是3雙!!我一下就怔住了 ...此時那位服務員小妹妹微笑著對我們說,所有海底撈都常年訂有襪管家絲襪和棉襪,隨時給襪子掛壞或者弄臟了的客人更換..
時下,海底撈儼然成為了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話題,對于海底撈的熱議,海底撈董事長張勇卻給我們講了幾個故事。
海底撈也被KPI坑的不輕
1、KPI并非越細越好
當有了管理和被管理,有了KPI之后,人的行為會失常。在KPI這件事上,我們是走過彎路的。比如我們曾經嘗試把KPI細化。
有人說你們火鍋店服務真好,我有個眼鏡,他就給我個眼鏡布;我杯子里的水還沒喝完,他就又給我加滿了。
所以我們就寫了一條:杯子里的水不能低于多少,客人戴眼鏡一定要給眼鏡布,否則扣0.05分。
這下完蛋了,來一個人都送眼鏡布。
客戶說豆漿我不喝了,不用加了,不行,必須給你加上。
最好笑的是手機套。有的客人說不用,服務員說我給你套上吧,客人說真不用,結果他趁你不注意的時候,把手機抓過去給你套上。
這是干嘛呢?因為不這么干要扣分啊!
后來我就發現,老師早就講過了,每一個KPI指標背后,都有一個復仇的女神在某個地方等著你。
2、考核翻臺率的坑
后來我自作聰明地認為,那我就不考核這些具體的事情了,我考核一些間接指標。
我不考核你賺多少錢,我就考核你的翻臺率是多少。因為翻臺率高就證明你的服務滿意度高啊,翻臺率高不就意味著賺錢多了嘛。
結果有一天,我在北京一家店,電梯間里,聽到一個四川人跟另外幾個四川人講:“我要讓你們見識一下在北京的四川火鍋有多牛逼,你不訂是絕對沒位置的!你訂了座晚去幾分鐘,也是沒位置的!”
我就納悶了,怎么晚幾分鐘就沒位置了?這不是侵犯客戶利益了嗎,客戶已經不滿意了。這還怎么做生意啊?
后來內部一問才知道,原來問題出在考核指標。因為預定客人不一定準點來,但現場還有客人在排隊,空臺等你的話,翻臺率就少了一輪。
這下我就崩潰了,我找不到考核的指標了。
去掉所有KPI,只考核一個柔性指標,但是總得考核啊。
后來我發現,一家餐廳好不好,我們其實非常清楚。
我們都吃過飯,都傳遞過這樣的信息:這家餐廳不錯啊。很多人根據這個“不錯”去吃了,然后說“確實不錯”啊,這個“不錯”就形成了。都沒有什么指標,但是傳遞得非常準。
?
我發現,在餐飲行業里,柔性的指標起決定性的作用。
顧客滿意度可能沒辦法用指標去描述,但是我們可以感知。包括人的努力程度也是,沒有辦法用指標去證明,但是我們的顧客、同事、包括去檢查的人,都可以感知到。
所以我就決定,把所謂的KPI全部去掉,就只考這一個指標。
怎么考呢?一個副總組織一堆神秘人去考。后來發現非常準。這樣店長也沒話說了,你不能把差的說成好的。
我把我所有的店分成ABC三級, A級是要表彰的,B級你就在這兒待著,C級需要輔導。但是我不會扣你錢,會給你一定的輔導期,超過這個輔導期依然干不好,這個店長就要被淘汰了。
避免“非正式組織”的負面影響
一個組織背后是有非正式的組織力量在推動的。有時候當你覺得一個員工表現好,你把他樹成先進的時候,對他其實是很大的“打擊”。
我就見過這樣的現象。一個員工在那使勁擦玻璃,其他員工在旁邊聊天。擦玻璃的員工說,大家加把勁吧。你猜其他人怎么說?他們說,“你先進嘛”。那哥們一下就不吭聲了。
他可能拿了一點獎金或者獎狀,但是他要承受這種非正式組織帶來的無形壓力。
非正式組織的作用在這里面大到什么程度?
我曾經見過一個小伙子,干得可起勁了,干完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跑到別處去幫忙,干完這個干那個。我說這是個好苗子啊,要提拔他。結果我們楊總說,不用提,他已經辭職走了。
為什么啊?
真相是這樣的:吧臺那邊的小姑娘已經明確告訴他了,“不要在這兒這么表現了,我已經有男朋友了”。
他不是為了海底撈在奮斗,他是為了吧臺的小姑娘在奮斗。
你看,我想了那么多激勵措施,做了那么多親情化舉動,還跟他們講情懷和夢想。他們告訴我說他們也都聽得懂啊,但事實的真相不是這樣的。
所以我覺得有時候正式的東西和非正式的東西都要充分考慮到。計件工資就避免了一些“非正式組織”的負面的東西。每個人干多少你就掙多少,一下就簡單了。
海底撈的真誠待遇
海底撈真是一個奇怪的企業。作為餐飲行業最常考核的指標(KPI),比如利潤、利潤率、單客消費額、營業額、翻臺率,這些都不考核。
張勇說,我不想因為考核利潤導致給客人吃的西瓜不甜、擦手的毛巾有破洞、衛生間的拖把沒毛了還繼續用。
那么他們考核什么?考核客戶滿意度、員工積極性、干部培養。
這三個指標,作為一個做了很多年管理工作的人,我實在想不出他們是如何解決內部公平問題的。但是我知道,今天你看到的海底撈員工真誠的微笑,就來自于這里。
海底撈不考核翻臺率,但是海底撈的員工比誰都重視翻臺率。回到開頭的那句話,企業文化才是魂,所有的利潤和翻臺率,都是附加的、隨之而來的、不重要的。
這種真誠,如何不讓員工有積極性?
待遇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餐飲行業大多包吃包住,但很多餐飲企業服務員住的是地下室,吃的是店里的伙飯。
海底撈的宿舍一定是有物管的小區,雖然擠一點,但是檔次是高的。房間還有電腦,有wifi。海底撈的服務員不用自己洗衣服,有阿姨洗;吃飯也不在店里,是由阿姨做菜。
有人說海底撈培訓好啊,先培訓標準再上崗。可你們知道嗎,海底撈的新員工培訓,包括如何使用ATM機,包括如何乘坐地鐵:買卡、充值等等。這家企業,在幫助自己的員工,多數都是農民,去融入一個城市。
這種待遇,如何不讓員工心存感激?
海底撈的成功自然不是董事長張勇娓娓道來的幾個故事那么簡單,光它的服務就讓很多餐飲同行汗顏了,當被問道成功的秘籍時,張勇卻說可能是因為我的善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