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情緒相當低落,昨日最甚,竟達到提筆無字的境地故而欠了王家大院的游記。
因狀態不佳,約了兩個小伙伴同行,租車去王家大院,每人50元一個來回。因為我坐副駕位置,因而跟師傅交談較多。師傅姓賈,特別健談。途經介休,賈師傅說起了綿山風景區,這個由綿山首富閻吉英創辦的5A級風景區。閻吉英于去年去世,其并未留下遺囑,導致妻子們及兒女們因爭奪遺產而風波大興,不知九泉之下的閻老板若是親見該場景會有何感想?是后悔自己私生活不檢點而導致兩個女人對薄公堂?還是后悔自己未立遺囑而讓骨肉相殘?!閻家風波或許只有當事人才有權發言,我一個聽眾也就聽聽罷了。相對遺產紛爭,我更感興趣于介子推的傳說。
晉國的公子重耳流亡在外19年,介子推作為五個隨從之一一直伴其左右。一次重耳餓得兩眼發昏,介子推竟然割下自己身上的肉和著野菜熬湯給重耳充饑,重耳得知真相后發誓若有一日歸國繼位,一定不負介子推。割股奉君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后來,重耳返回晉國,當上國君,論功行賞之時,介子推以為重耳繼位為天意他本人并未有功勞,而對那些邀功請賞的行為嗤之以鼻,憤而隱居綿山,堅決不食俸祿。介子推曾賦詩一首,“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晉文公重耳得知該詩文后后悔莫及,立即找尋介子推。茫茫綿山,哪是說找就能找到!晉文公聽信讒言,火燒綿山,以逼介子推出山。然而,大火燒盡山木,均未見介子推其人。后來,人們在一顆柳樹下發現介子推的尸骨,其脊梁頂著柳樹樹洞,人們在樹洞里發現詩一首“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做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北M心事君,終究也只能眼不見心不煩,其中無奈,言何以盡?!后人為了紀念介子推,特設“寒食節”,該日禁煙火,只吃冷食?,F今寒食節為清明節的前一天。終于明白,為何沿途走來,垂柳依依。
王家大院,為太原王氏后裔在靈石修建的古建筑群落,歷經元明清三朝,共有五堡六巷一條街,建筑呈“王”字排列,占地面積25萬平方?,F開放的高家崖堡、紅門堡及王氏宗祠三組建筑群,占地4.5萬平方米,有院落123套、房屋1118間,雖建筑規模尚不足王家大院總占地面積的四分之一,但其均為王家鼎盛時期的清康乾嘉年間所建,是王家大院建筑之精華,也是保存最為完好之處。其間石刻木雕看得人眼花繚亂,摘錄幾處細細品味。
書塾,門框之上雕刻著歲寒三友“梅松竹”和幾只喜鵲,人得有堅韌不拔的人格,也有考中功名喜鵲前來報喜的寓意吧。
這石刻小猴奮力捂住雙耳,“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哈哈,小猴尚且如此,何況人乎?我更愿意將此解讀為做事得專一。院內有大量祈福的雕刻,福祿壽喜樣樣齊全,就不一一贅述。
日晷,古代人們以此來計時。日晷分為兩部分即晷面和晷針。將一天分成12個時辰并刻于晷面之上,每個時辰為我們現在的兩個小時,太陽照著晷針,其影子投射于晷面,晷面對應的時辰即為當時的時間。
圖示小孔內放燈一盞,在該墻壁的對面放上一面鏡子,通過小孔成像的原理,讓陽光灑滿整個院落。
門檻內側之上的這四個大字,可念為“方矩圓規”也可念為“規圓矩方”,其寫法上特地講“矩”字多寫一點,只為警示眾人:規矩多一點,麻煩就會少一些…
規矩多一點,閻家何至于骨肉相殘?
規矩多一點,麻煩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