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在寫這部作品的時候,動機絕不單純,這部小說也不是一部膚淺的小說。玄幻的背后還隱含著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使得它成為一部寓意深刻的諷刺小說,更是一部對現(xiàn)實充滿啟示的小說。
《西游記》所揭示的陰暗面即使在五百年后的今天也影響深遠,后臺?強權?懶惰?貪婪……借師徒四人的取經(jīng)經(jīng)歷,啟示出人們在追求理想的路上,遭遇的種種困難與挑戰(zhàn),寄寓人們渴望消滅人世間一切罪惡,建立公正和諧社會的強留欲望。
之前在網(wǎng)上看過一個段子,是描寫關于西游記后臺的。段子是這樣說的:西游記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有后臺的妖精都被救走了,沒后臺的妖精都被孫悟空一棒子打死了。現(xiàn)在回想起來確實是這樣,被一棍子打死的全是“土妖精”,而真正被打死的妖精只有白骨精等為數(shù)不多的草根妖精!
拿唐僧來說,唐僧這個人物的特點就像現(xiàn)在的一些領導,不辨忠奸,不辨是非,膩膩歪歪,優(yōu)柔寡斷。孫悟空很厲害,但是這么厲害的角色在現(xiàn)實中是不能放縱的,要有東西制約著他,而孫悟空就被緊箍咒約束著。豬八戒這個角色好吃懶做還好色,但他在小說里得到的實惠最多,也受唐僧的寵愛,孫悟空欺負他的時候,唐僧還護著。而最辛苦的我覺得就是沙僧和白龍馬了,擔著四個人的行李,一路上默默無聞,由此可見重擔都壓在老實人身上。
這部小說 也不全是陰暗面,還有著激勵人生的哲理在里面,他們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剛開始的時候雖然有過抱怨退縮,但始終堅持了下來,勇往直前,最終到達西天取到了真經(jīng)。上面說的唐僧像現(xiàn)在的一些領導,但也有原因的,就是因為他的領導,他是唯一一個無條件堅持西天取經(jīng)方向的人,帶領著三個有各種缺點的徒弟一路向西。孫悟空雖然能干,但是他太沖動,需要唐僧的約束和管制,在這取經(jīng)路上,孫悟空成長了不少,從一個頑劣的猴子變成了一個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斗戰(zhàn)勝佛。豬八戒雖然缺點很多,但是他心地善良,孫悟空打幻化的妖精時豬八戒經(jīng)常和唐僧攔住,不忍心幻化的妖精被打死。
取經(jīng)之路,長路漫漫。孫悟空不止一次說過他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幫唐僧去西天把真經(jīng)給取回來,但是唐僧不允許,堅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去到了西天。總之他們經(jīng)歷了種種困難取得了真經(jīng),告訴我們要追求心中的理想信念,成功沒有捷徑,需要我們一步步的去接近它,最后成為人生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