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不得不做;
很多事情想做但從來未去做;
很多事情做了但堅持不下來;
總感覺自己很忙碌,但想不起來到底干了什么;
大量的時間被他人占用,剩下的時間被自己浪費;
早上起不來,晚上不想睡,缺乏鍛煉,沒空學習;
做事效率低,生活不規律;
一堆臭毛病想改改不掉,別人身上的好習慣想學學不到;
……
你正在被時間趕著走,有沒有忙了一天卻又覺得什么也沒有做的感覺嗎?這就是失控,說明你的大部分時間正被別人占用,而自己卻無法控制剩余的時間,那應該怎么辦,也許應該從一張清單開始。
一、時間段的應用
1)
清單
每一個人在社會當中的分工不同,所以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我們在多重身份之間轉換,即是兒子的好爸爸、老爸老媽的好兒子;又是老板的好員工、老婆的好丈夫……你扮演的每一個角色后都包含了他人的期望,每一個角色背后都是一堆瑣碎的事情涌進你的生活。
每一天當中,每一件事情都是一塊碎片,就像一張張拼圖拼了一整天一樣。你必須掌控好每一張碎片,當你對每一個小碎片爛熟于心的時候,效率和掌控感就來了。
每個人由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同,所以每一天的碎片也不相同。
首先你需要列出你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以及每周都要做兩三次的事情,所有的這些事情都是每天相對需要固定會做的事情。列出來的意義在于避免你焦慮,在執行時不是從大腦中隨機提取,而是從清單中提取。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沒有這才只是剛剛開始。每天我們要處理的事情大大小小幾十件,即使你列一個清單也不一定能完成,所以要把清單上的事情模塊化,對事情進行批處理。
日常的事情是你每一天的基礎,只有日常事情處理得好,才有可能處理更復雜的事情,列出清單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給你建立一個基礎。
2)
時間段
你已經把你所有的任務都列出來,模塊也已經都劃分好了,接下來就是按部就班的執行了。當你執行的時候你會發現,計劃的是9:30完成,但是實際是10:15完成,每一件事情似乎都要比預想的要長。
上學的時候,每當放暑假老師就會安排我們寫一個自己的時間安排表,基本上寫出來就是這樣的:
我們不是超人,所以我們無法按照這份令人發指的作息表進行下去,越執行你越失望,你就會越懷疑自己,所以我們要用時間段。
當然時間段也不是胡亂劃分的,而是按照我們日常思考的進度,詳細審視時間、地點、物品、環境、他人和自己的身心狀態之后確定下來的,然后在這個6個要素里面決定某一段時間內適合做什么事情,不適合做什么事情。
3)
早起是個技術活
關于早起的好處有非常多,腦袋清醒、空氣新鮮、有利于身體健康等等,而且早起是一項超級長的投資,但是很多人做不到,有幾個小竅門可以幫你實現早起:
1.早睡
早起倒逼早睡,如果你第二天需要5點起床,那么你至少應該在11點之前睡覺,否則第二天你肯定是起不來的,所以嘗試著用早起去倒逼早睡。
只有你早睡了,第二天才能早起。
2.多鬧鐘
如果你確定明天早晨6點起床,第一步設置一個鬧鐘5:57分鐘,它的聲音要溫柔、隨和,以便能把你從夢中喚醒;第二步再設置一個鬧鐘6:00,它的聲音要震撼,震撼到你的家人、朋友。
設置好鬧鐘之后,你就可以安全入睡了,如果你沒有被溫柔的喚醒,接下來將迎來的是狂轟亂炸,逼得你不得不起床。
從現在開始利用清單、時間段、早起,來給自己建立一個良好的程序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二、碎片時間的應用
事情又多又雜而且每天不斷向你涌來,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做著A的時候心里想著B,做著B的時候心里又想著C,終于糊里糊涂的過完了一天。
1)利用碎片時間處理碎片清單
我們不能讓大腦直接面對每天的信息、事情、想法等各種碎片的侵襲,需要為他建立一道天然的屏障,而碎片清單就像一個蓄水池一樣,在大腦外提供了一片緩沖區域,碎片先進入緩沖區域,在大腦合適的時候再去處理他們。
所以你的第一任務就是建立碎片清單,每天及時把碎片裝進清單,需要你記錄的有三種一是信息、二是事情、三是想法。
接著下來就是你用碎片時間處理碎片清單了。什么是碎片時間?比如等車、排隊、交通等,都可以說是一個獨立的時間,這個時間段、時間地點等都是很穩定的,在這段時間內你完全可以處理一些事情。
2)碎片化專注
苦活兒、累活里面,總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耗費精力去消滅他們。打電話、剪頭發、買菜,這些事情是沒有任何難度,只有那些創造性的工作需要我們消耗精力、集中且專注,工作報告、設計、方案等,小技巧如下:
1.把有效思考變成動作
在做計劃的時候,對計劃進行有效的思考,這是非常重要的,要有明確的目標且需要充分優化你的過程,加快節奏和流程。
2.消除工作中的刺激碎片
手機、QQ、微信等都是刺激碎片,都可以影響到你的專注工作。一會手機響了要接電話,過一會又要看看微信,你是否要檢討一下為什么手機沒有靜音、微信為什么沒有靜音?需要專注工作時,消除工作中的刺激碎片吧。
3)碎片化日志
之前一本叫《晨間日記的奇跡》突然火了,它把日記的的功利性體現出來了,而且付出的時間還少,晨間日記強調早起寫日記,這就是一種碎片化的應用。
碎片化日志重在堅持,所以先選擇你最在意的一方面進行持續記錄,時間久了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重大改變。
一次沉思,一次準備,未經反思的人生不值一過。
你的時間段清單、碎片清單、每日任務清單都需要每天頻繁的回顧,這讓才能讓你了無牽掛,才能不斷優化;碎片日志也需要每周回顧,這樣才不會讓你遺漏。
三、習慣的養成
什么是習慣?
習慣就是一種大概率的事件。而概率就是不計較一天兩天的得失,要把自己的情況放在更長的周期去觀察。如果長期統計下來,達到60%,說明你已經養成習慣了;達到80%,說明你已經非常優秀;達到90%,說明你異于常人。
過去的一年,你到底完成了多少次日計劃?做了多少次回顧和總結?運動了多少次?如果你不知道這些,趕緊時間去記錄吧。
關于習慣的培養和形成有四個方面:
第一階段:人是處于無知狀態,也就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存在什么問題,并不打算培養某些習慣。
第二階段:探索嘗試期,你已經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并著手開始培養這個習慣。
第三階段:行為固化期,你的習慣行為持續了一段時間,你的任務是讓它更加穩固,把他對你的個人意義放大。
第四階段:你的習慣已經穩定,除非你的工作和生活發生變化,否則它和你是不離不棄。
而我們要養成習慣,則是重點集中在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所以從現在開始堅持碎片化的思維方式,找到自己最合適的堅持習慣,不要怕輸,怕的是放棄比賽。
我是馬爾代夫的驢,希望今天的文章對你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