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鳴曲式是一種大型音樂的體裁,所謂體裁也就是樂曲組織結構。奏鳴曲式就是將大型的、復雜的、深刻的內容組織在一起的一種具體手段,這種組織結構有利于故事的鋪墊、展開推進,直到得出結論。
奏鳴曲式包括“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三大部分。
“呈示部”顧名思義就是“呈示”故事的主要人物,背景,就像講故事開始首先要介紹時間、地點、人物等等必須的背景,將這些背景呈現在聽眾面前,通過呈示部,聽眾知道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他正在經歷著什么。“呈示部”又有“主部”和“副部”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的主題個性往往是相互對立或者相反的,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如果主部代表故事的主人公,他的個性、形象、特點通過主部呈現出來,那么副部呈現的就是他的對手的個性、特征和形象。如果是愛情故事,那么主部和副部恰好就可以代表男性和女性,他們的性格特征是相反的,但他們之間的關系是融洽的,不是對立沖突的關系。如果是斗爭的故事,那主部和副部不僅性格特征是相反的,他們的關系也是尖銳對立的,形成明顯的對立沖突態勢。
相反的性格會互相包容,互相彌補,互相幫助,這是愛情故事或者友情故事;相反的性格也會引起矛盾和沖突,這是斗爭故事。將這種相反性格形成的包容、彌補或者矛盾和沖突激化、放大、用特寫的手法突出表現出來,通過對立沖突推動故事情節進一步向前發展,故事情節發展到故事的高潮,要么愛之彌深,要么狠之彌切,這就是“展開部”的主要表現手法。在呈示部呈現出來的兩個對立的主題,代表著兩個人、兩種勢力,由于性格特點不同,這種不同引起的矛盾沖突在展開部充分展開,深入推進,故事也隨之達到高潮。
斗爭和沖突達到高潮后,最后的結果是什么呢?這就要在“再現部”中間交待了。“再現部”再次呈現“呈示部”中呈示過的“主部”和“副部”兩個主題。經過了展開部的沖突和斗爭,這兩個主題中總有一個被征服或者被感化的,這個主題往往是副部主題。主部主題代表主人公,副部主題是主人公的對手戲。在結束的時候,副部主題一般會和主部主題呈現在同一個調上,代表副部的妥協或者被感化、被征服。樂曲在這里得出結論,主部戰勝了副部,或者主部和副部合二為一,成為了目標一致的共同體。
所以,介紹主人公及其對手,背景,然后展開故事,讓故事情節深入發展,最后得出結論,這不就是非常好的故事框架嗎!用這種框架結構故事,一定能夠講出有血有肉,有吸引力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