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榮強(口才培訓)
什么才是好口才?根本的標準,就是能夠實現有效的溝通。具體說來,可以分為:敢說、會說和巧說三個層次。
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關于“讓你優先”的實驗,它可以很好地解釋好口才的三個層次。實驗的情形是這樣的:在一家圖書館里面,如果有一個讀者正在圖書館的復機機前復印一堆資料,你走上前去跟他說,讓你先復印。別人會讓你優先嗎?實驗有結果非常令人吃驚。
第一,只要你走過去跟那個正在復印資料的人說:“先生,請讓我先復印一下,好嗎?”你就可以有63%的機會優先復印。這個63%的比例很多人都不大相信。其實,原因就在于我們不敢在開口提要求,所以“不相信”反倒成了我們不去開口的借口。也就是說,只要你敢于開口,你就有63%的機會。
第二,只要你在剛才的那個話后面,加上一個“因為”,你的機會就將上升到93%。也就是,你走過去說:“先生,請讓我先復印一下,好嗎?因為我必須復印這些資料。”大家要注意,這個“因為”其實聽上去并不是一個十分合乎情理的理由。誰不必須啊?你必須復印,我還不是必須復印?然而,人們似乎很容易理解別人,而不會計較這個表面上的理由不大合乎情理,反倒會相信,你肯定會有什么不便說出來的理由,或者因為開口求人而緊張,并導致詞不達意;或者你本來就不善于言辭。
第三,如果你的那個“因為”聽上去更合理一些,你的優先機會則會上升到94%或者更高。也就說是說,你走過去對他講:“先生,請讓我先復印一下,好嗎?因為我急著要去搭最后一班火車。”這里的“因為”,聽上去就相當地合乎情理,當然,你的優先機會又會上升一點。
這個心理學實驗的結論,是不是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當然還需要進行驗證,但它已經清楚地證明了一些基本的溝通原則:
第一條,只有你敢于說出你的觀點、意見、要求與建議,就一定能夠引起某種改變;如果你不敢說出來,就不可能有改變。
第二條,如果你說出你的觀點或意見時,還加上了你的理由,那么,引起的改變就會更大。
第三條,如果你的理由聽上去比較合乎情理,那么改變或者實現你的愿望,就可能是一種必然,就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