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個背景不割:最近在朋友圈天天都能看到這樣的動態:100天讀完4本英文書,今天是xx天,而且還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一時好奇問了一個小伙伴他們的閱讀計劃:從一天讀10min開始,逐漸加碼,最終任務是100天讀完12w字。
我之所以取這么一個標題,是因為這周我恰好花六小時不到的時間讀完了《Flipped》和《Then there were none》(怦然心動&無人生還),粗略統計的詞數在11w詞出頭,(但再刨去我看無人生還邊吃零食邊看的時間算的話,六小時完成這個任務還是沒什么大毛病的)
那么問題就來了,為什么你要花100天才看完四本原版書呢?
我知道下面的這個場景很多嘗試閱讀原版書且失敗/棄坑的小伙伴們都遇到過:讀了開頭,很順利,到第二行發現生詞了,查一下,這個句子還沒結束,又來了一個生詞,再查一下。好,半小時過去了可能不過才讀了一頁左右幾百個詞,可看見自己標注的滿滿生詞,還是略感欣慰的。然后你一看時間不早了,心想明天再看吧。結果第二天回來的時候,只看見一整頁的筆記,卻完全想不起故事說到了哪里。
這簡直就是種折磨。久而久之往復幾次你的閱讀興趣早就被消磨殆盡了,即使最終毅力過人堅持啃完了這本書,可腦子里卻很可能連小說的人物關系,劇情發展都沒記全。你要知道這可是本小說啊喂
所以在真正開始進行原版書的閱讀之前,就必須要問清楚自己我到底為什么要讀原版書?
拿我個人來說,起初單純是出于好奇&挑戰自我,同時也想順帶培養一下所謂的語感;近來是因為不喜歡一些市面流行的譯本,比如《金字塔原理》的翻譯讀起來就特別生硬。遂想通過直接閱讀一些經典作品,接觸一下原汁原味的思想。
有些人可能是想通過閱讀原版書來提升自己的詞匯量,我個人對此是持否定態度的。上述的情景就是最好的反例,我個人推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試圖從原版書籍中搜羅出生詞,不僅很可能背不下來(查出來以后,很多人是不回看的),最嚴重的后果,就是極大程度的降低閱讀效率和閱讀興趣,最終直接導致閱讀這本書的失敗。
在此多談一點就是英語的本質是工具,想要掌握單詞,多嘗試去運用就好了,通過造句的方式構筑語境,掌握其用法,當然了這項工作如果建立在英英解釋的基礎上,效果會好很多。在此也順手安利Word Power Made EZ(一本非常好用的原版單詞書,以后有空也會寫食用心得&攻略)
那么很多人就會問了,我單詞都不認識,還怎么讀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做兩個判斷:一是這本書的難度是否合適;二是在這里這個不認識的單詞,是否非認識不可。
第一點很好理解,你讓一初中生去做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英語閱讀,那誰遭得住?難度主要是在詞匯量上,有一定幾率會出現在寫作風格上,比如《The great Gatsby》和《Pride&Prejudice》里的的部分句子,在結構上就十分復雜,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故而在選擇一本讀物前不妨先試讀一下第一頁,如果寸步難行,那直接舍棄就好;最理想的應當是總體比較流暢,有極個別的生詞或者是句子需要停下來查看。因為你在前期的最終目的很簡單,就是看明白,并且看完這本書。
關于第二點,在這里分享一個個人查單詞的原則就是:一頁之內最多只查一次。我之前所提的問題為這個單詞是否非查不可,意義就在于此。頻繁的查閱單詞會不停地打亂節奏,更何況很多單詞不認識,并不影響整體的理解和閱讀。就設想自己在做高中英語閱讀,一個單詞不認識,一定影響做題嗎?多數情況下是不會的。
提示一下想借此機會拓展一下詞匯量的小伙伴們,對于查到的單詞,不要在閱讀過程中立即抄下或是做什么筆記,在當天的閱讀任務完成之后,再總體的過一遍。你的流暢度和效率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解決了理解上的難點之后,還剩余的最后一個問題就是究竟該用多久完成這本書的閱讀。
雖說這種問題要因人而異,但我還是希望盡快讀完,不要把戰線拉得太長,越長你就越容易時不時的某幾天不看,進而忘記之前的內容,相應的,也就越容易半途而廢。按照章節的劃分或是內容的比例做一個定量的分配,比如《Flipped》共14章,那我就可以選擇用兩周時間完成。
至于我個人是如何實現閱讀速度從11hrs才能讀完11w詞的《The Kite Runner》(166words/min),提升到2.5hrs完成5w2k詞的《Then there were none》(約380words/min)。我們下回再見~
衷心希望你們能夠順利讀完自己的頭一本原版書
Thx for your time.
本文已在版權印備案,如需轉載請訪問版權印7021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