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這句話來自《長安的荔枝》,讓我很受觸動。
這本《長安的荔枝》只有7萬字,我用4個多小時看完了,如果打分的話我給它7.9分,現在想安利給大家。
這本書的作者是馬伯庸,就是影視化了的 《古董局中局》和《長安十二時辰》的原著作者。
我們都聽過“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一真實事件,但是很少有人會去想這件事到底是怎么進行的呢?
機緣巧合之下,馬伯庸就想到把這一真實事件改編成一部小說,我覺得他的改編很成功。
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的腦海中自動播放起了一個個畫面,我的心情隨著書中的情節氣憤、糾結、緊張、痛心……
比如,主角李善德在京城當了幾十年芝麻官,好不容易才在五十幾歲時給自己買了套房,背了房貸。結果,房子還沒住進去,李善德就被同事們安排了運新鮮荔枝這么件糟心事。想想都替他絕望。
我也很喜歡李善德進行試驗的那部分,他設計不同的運送路線,靠鴿子傳遞消息來確認荔枝到了哪里新鮮程度如何,為他的機智點贊。同時,文中那種與時間賽跑的緊張感也讓我不自覺地跟著焦慮不安。
而讓我最難受的就是他正式開始運送荔枝的時候,一邊是完不成任務得受懲罰,一邊是好友阿僮的荔枝樹遭到了超出預期的砍伐的痛苦。他的糾結、痛苦從文字中傳給了我,當時心里就忍不住罵楊貴妃,干嘛非得吃新鮮荔枝啊!最終,他忍著悲傷下令砍荔枝樹的時候,砍的是阿僮父母就給她的珍寶,唉砍的也是他跟阿僮的友情啊。唉…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就有可能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
其實在書的后半部分,從字里行間也能感覺到作者寫的不僅僅是運送新鮮荔枝這件事,更反映了這件在歷史的長河里只留下一句話的事,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多么大隱藏著的的危機。這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當然,我覺得這本書也是有缺點的。由于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大家對荔枝的成功運輸是早有預期的,指不定就勸退了一些小伙伴呢。
雖然但是,我還是很慶幸自己看到這本書的,下次吃荔枝的時候一定會覺得荔枝更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