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睡覺之前,看到某部正在上映電影的影評人,在微博給某個影評人寫了一封公開信,在這里為了不造成,為這部電影推廣的誤解,全文將不會提及這一部電影。
事情就是這樣的,一個有著自己觀點的影評人,在把整個片子都臭罵了一頓,并且拿了很多經典作品做對比以后,卻在文末鬧出了笑話。有一句很老套的話,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拍了一部電影,每一個人看完都覺得好,這才是不正常的。每個人的性別不同,閱歷不同,經歷不同,所以對同一個事情,本身就有著完全不同的理解,這也是我們作為一個有靈魂的人,而不是機器人的區別。所以,我們理應尊重每一個影評人,作為制片方的態度,應該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悉心聽取每一個不同的意見,并鼓勵不同人發出不同的聲音。
作為一個觀眾,當我們看到與我們觀點相悖的一些言論時,總是第一時間去抨擊,從來沒有想過,換一個角度,或者從另外一種思路再去看待問題。因此,我們仍然尊重發出自己聲音的人。但是如果一個影評人,連最起碼的電影都沒有看過,只是跟風黑或者只是看了別人的影評,然后抱著差異化營銷的想法,故意寫出相反的觀點,我覺得這個時候,就到了熟可忍士不可忍的地步了。
XX,這不是在玩觀眾的智商嘛?對于,這種人,都懶得罵他。
我覺得寫影評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一部分牛B的影評人,總是能找出觀眾的痛點,并在這些痛點上撒鹽,取得一大部分觀眾的共鳴。這一部分的影評人,往往都是一些心思極為細膩的人,而且熟悉心里學和社會學,能夠很容易的GET到觀眾的點,并能用自己豐富的見識,讓普通觀眾觀影后的觀點,得到一個升華。
而另外一部分牛B的影評人,他們大多都是一些,非常熟悉電影的人。他們的重點往往在于作品本身,而不是作品給人帶來的啟示。比方說,一部電影的劇本、電影的剪輯手法、電影的燈光、演員的表演。這一部分影評人往往都是一些技術控,而且非常善于把理論知識用簡單甚至是網絡語言來表達!
換句話說,他們能用一個一個的表情包,告訴你什么是平行蒙太奇。
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影評人,除了要懂電影、懂觀眾以外,還必須要有自己的風格和見解,而不是盲目跟風。每一個影評人更像是一個銷售人員,只不過他出售的是自己的觀點,他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讓你跟著他的看法走,而不是在網上去搜羅了一圈大家的看法,做來出的一個合集。
目前穩居微博電影熱論排行榜的電影《大魚海棠》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在電影上映前夕,網上突然出現了一波“跟風黑”,其中就有我。(在這里我要道歉)但是這種趨勢一下子,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就簡書這一個平臺來說,整個簡書電影專題和二次元專題,每天都是關于《大魚海棠》的負面內容,其中不難看出有一些作者的內容,只是汲百家之言,而根本沒有自己的觀點。
作為一個影評人,我覺得寫的內容,原創性觀點相當重要。應該說是一篇影評的靈魂。有時候,我就在想,差異化營銷到底是不是一個好東西?的確,發出完全不同觀點的內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大家的眼球。但是,長此以往,是不是好的電影,就被罵,反而拍的跟狗屎一樣的電影,卻被推崇?
一個影評人應該做到的四個詞語:公平、公正、獨立、第三方
這四個詞語第一次被連著一起使用,是在羅永浩的錘子手機和某個手機測評工作室,在優酷直播撕逼的時候提到的。我覺得用著電影的評論上依舊適用。做到這四點,你能不能火,我真的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做到這四點,你會過的很舒坦。
而對于,某些人連電影都不看,就出來寫影評,而且還叫《XXXX電影囊括了所有國產爛片的點》這種一點深度都沒有的題目,你以為自己是一塊國產的墊腳石?其實,你只是一塊讓國產電影摔跟頭的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