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今天弟弟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打地鼠的游戲。期間一個小朋友一直在抱怨自己的失敗是別人導致的。一會他說“你干嘛碰我,害我失敗了吧”一會又說“都是你說的我贏不了,你看輸了吧。”
事件二:武志紅老師在視頻中講過一個女生的故事:女生每次考試結束后,都會有想死的想法。只有一次沒有想死的想法是因為那次所有科目都考了第一。
事件三:一位柔道練習者說:我們剛剛開始訓練的時候,第一課就是學會摔倒之后不受傷,你首先必須不斷被人打敗,然后你會滾翻、用特定姿勢確保你倒下之后別人傷不了你。
? ?事例一中的小朋友家長在平日教育中總會告訴孩子“不要哭,都怪他,是他害你成這樣的。”在這樣的教育下,這個小朋友很少承認自己的失敗。事例二中的女生家庭學習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因此認為自己是一個完美的人,稍有一點失敗,就承受不了。事例三中的柔道練習者用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只有學會面對失敗才能更好的懂得贏。
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怎樣讓孩子學會“輸”吧!
1、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失敗后作為家長,應該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這時候孩子會有一些低落,甚至會有些失望。家長切不可再火上澆油埋怨孩子。我們應該對孩子表示理解,在和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盡量聲音低沉一些,讓孩子意識到家長,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失落。
2、幫助孩子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雖然我們接納了孩子的壞情緒,但是如果孩子們無法將壞情緒表達出來的話,那么壞情緒會一直隱藏在孩子的體內(nèi)。下一次在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所有的壞情緒都會發(fā)泄出來。
3、教導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出現(xiàn)問題后,最主要的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首先引導孩子讓他自己理清問題的原因,然后讓孩子一步一步的說出自己應該怎樣去解決問題,下一次怎樣避免問題的出現(xiàn)。
4、家長會孩子的影響。家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大人們都不承認輸,孩子又怎么能學會輸呢。當自己與孩子進行游戲時失敗的時候,他也很大方地告訴孩子自己輸了,并且告訴孩子下一次一定努力要回來。這種游戲方式告訴孩子當然也不會一直贏的,這對于孩子接受失敗會有更好的作用。
5、讓孩子懂得輸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孩子在經(jīng)歷幾次挫折后可能會用,可能會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失敗者。這時可以通過一些活動來提高自己的孩子信心。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大型的游戲活動,或者讓孩子觀看一些大型的比賽,比如奧運會。這樣可以讓孩子懂得輸和贏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管結果如何,都要繼續(x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