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5年12月11日
閱讀書本:《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秋葉
閱讀目標:跟秋葉老師學閱讀
閱讀方法:精讀
讀書筆記:
大部分人不要刻意去和別人攀比讀書的數量,每個人閱讀層次不同,方法不同,不適合去攀比。
一個成年人,一個月讀兩本口碑還不錯的書還是有必要的,只要不刻意去攀比數量就好。
閱讀時間如何擠出來?
這首先是個如何管理時間的問題,推薦大家看看本書中篇里的文章《你的碎片化時間用途越多,你的生活選擇越多》以及分析柳比歇夫時間管理方法的系列文章,你就能明白擠出時間讀書并不是問題。
為了逼自己養成愛上讀書的習慣,不妨咬咬牙試試花費3000元錢買上100本書,讓家里、身邊到處都是書,這筆投資肯定值。如果你對自己讀書沒有信心,請為你的孩子花上這筆投資,只是記得不要拔苗助長,先推薦適合孩子年齡段的好書即可。
關于選書,我推薦大家讀讀臺灣出版人郝明義寫的《越讀者》
分類:工具書,專業書,視野書,潮流書
真有營養的書我會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有時間就爭取慢讀,一次讀到位,做好筆記,以后需要時再翻。如果沒有時間我就選擇速讀,或者跳著讀我最需要的一部分,以后有時間我還需要補功課。
閱讀方法:
好書我就摘錄觀點,梳理作者的思考框架,慢慢變成自己內化的思維,這當然是開卷有益。但看到不好的書,我會思考和好的書相比,作者差在哪里?為什么他只能寫出這樣的書,他的思維缺陷在哪里?我應該如何避免也寫出這樣的書?有了這樣的思考,一本不好的書,也許對我寫書的啟發更大,因為一個好作者的優點往往很難學習到,但一個差作者的缺點反而是很容易發現并能有意識去避免的。
選書
網上搜索關鍵詞“書籍類型+書單”,比如“管理學經典書單、歷史經典書單”,可以看到很多人推薦的經典書單。
讓你感到醍醐灌頂的書,也不是真的帶給你成長。有些書之所以讓你感覺收益大,也許只是因為它是你處于改變臨界點時恰好出現的那一本。看書只能打開視野,解開思維盲區,但是一個人要改變自己必須通過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