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對于偶像的迷戀,太過濃烈,現在想想,是幼稚。
開始的太過,導致結束的太快,稍有差池,便棄之如敝履。
很好,在懂得分寸的年齡,遇到了恬然如春的你,愛上你的文字,愛上你的聲音,也愛上你的淡然。
不多,不少,剛剛好。
和你靜靜分享《恰到好處的幸?!贰?/p>
你說,“期望太高了,達不到,就會心生怨恨和沮喪,長久以往,就會喪失信心。期望太低了,沒有動力和目標,得過且過,也會讓人萎靡不振。
所以,合理的期望,是一種正確評估,在愿望和實際情況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p>
而我苦苦尋找的,不就是那個“平衡點”嗎?
太左或太右的生活,我都經歷過。
朝九晚五的工作,得過且過的生活,看似悠然,卻心中無數,不知道為什么活著,也不知道活著是為什么。
沒有人給我壓力,也沒人給我動力,自己對自己,也是寬松的很,只要過得去,又何必在意是站著還是坐著,是坐著還是躺著。
有一天驚恐萬分,是因為看到了鏡中的自己,頹靡,了無生氣。
環顧四周,房間亂七八糟,丟丟可憐兮兮,灶臺冷冷清清,生活,沒了生趣。
即將步入四十不惑的我,生生把自己,把生活,鎖在了一成不變里。
當意外一次次先于明天到來,我也一次次問自己,如果有一天,明天沒有來,永生在今天的自己,是否會有遺憾?
顯而易見的答案,明明白白告訴我,期望太低的日子,不能再繼續了!
紛沓而至的計劃,表格,網羅各種時間管理筆記,似乎彰顯了要改變的決心。
沒意識到,還沒開始,就悄悄推著自己,走向了另一個無所適從的軌跡。
不知不覺的,把治療自己需要的酒精度調節到最濃,以為最烈的,是殺菌最強的。
可這酒精,一下子包裹住了我體內細菌的外膜,各種抗拒,各種不適應,砌起一道墻,阻止了其他信息的浸入。
每天一大堆的學習任務,無從下手的焦灼,讓我從一種焦慮走向另一種焦慮。
我像跌跌撞撞騎車的孩子,左搖右晃,雖倔強的不肯倒下,卻也始終駛不到路心。
開始怨恨自己,為什么這么笨?為什么做不到?沮喪如期而至,甚至,想全盤放棄。
“你來試試,找找那個最佳值。”你的聲音一如既往的寬心,讓我狂躁悸動的心瞬間安靜。
“房子,車子,職務,配偶,美食……都不必求全,包括生命,如若糾正不了的健康,從容逝去就是?!?/p>
這些話,從你口中娓娓道來,“從容逝去就是”,這是怎樣的豁達與淡然?
我似乎突然明白,“恰到好處即可”,從容改變計劃,刪除不必要的學習,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慢慢來。
一下子,好像找到了那個“平衡點”,握著車把的雙手開始發力,穩穩而又堅定的走向想要的生活。
恰到好處,是一種哲學和藝術的結晶體。我透過幸福門前的長廊,扣響新生活的門環。
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