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讀《設計心理學》有感
? ? ?我們這幾十年的發展速度確確實實已經超越了以往幾百年的速度,我們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但是憑此能不能夠斷言我們比那時候的人更有智慧、更聰明呢?
? ? ?看看那些古代先賢們的智慧結晶,我們就會發現,古人在物質條件相對貧瘠的條件下,依舊產生了如此輝煌的文明成就,這就表明:知識雖然可以提高我們的智慧,但并非總是如此。
? ? ?我在《黑天鵝》中讀到一個有趣的實驗,作者采訪了那些記憶力的天才——真正不會忘記任何事情的人,但是發現他們并沒有表現出超常的智慧、見解,甚至有的采訪對象還為此苦惱。這就是我一直思考的,除了人類認識世界的思維迷霧外,思維方式才是我們最大的奧秘。
? ? ?雖然世界每時每刻都不一樣,但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在幾千年來并沒有什么不同。所以當我在讀設計心理學的時候,我也在嘗試了解人們認識事物的普遍方法。
? ? 書中提到:知識不僅儲存于人的頭腦中,而且還儲存于客觀世界。
? ? ?個人認為這是在表明,人的頭腦中通常會將事物歸類,并用相似的方法去處理它。比如說我向別人形容一件東西,最省力的介紹方法不是提供詳實的數據,而是類比他物。而依托這種已經“歸好類”的事物,從而進行設計的方式叫做自然匹配,所以在設計過程中,如果能夠利用物理環境類比和文化標準理念,用戶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
? ? ?自然匹配不光可以引導人們如何操作,也可以在物理結構、語義、文化、邏輯等等方面展示對目標的限制。我們按照腦中約定俗成的東西將事情歸類,這樣記憶就會傾向于對一般事物進行過度概括和規范,并且過度強調事物之間的差異。這確實是人類幾千年來生存的利器,但是卻并不完美。由此帶來的失誤和錯誤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
? ? ?同時,人們傾向于只要能夠加以解釋就滿意。(在黑天鵝中是這樣描述的:我們只是一臺巨大的回頭看到機器,而且人類極為善于自我欺騙。)
? ? ?在沒有外部信息的條件下,人們憑想象設想機器是如何運作的,只要他們的心理模型能夠用來解釋所觀察到的事實。或者說,他們通過各種方式解釋,只要解釋的通,就會被認為是正確的。而這就是思維報錯之后的補償機制,我們能夠坦然接受和適應各種災難和后果,只要時間允許。當然,遺忘也是人類思維系統中的一大瑰寶(在《刪除-大數據的取舍之道》中提到,有史以來,遺忘一直是常態,而記憶才是例外。)。所以再大的事情,第一我們可以嘗試去解釋,只要能夠說服自己。第二我們可以嘗試去遺忘,只要時間夠長人夠忙。
? ? ?總的來說,人們習慣把自己的問題歸咎于環境,而把別人的問題歸咎于性格。一切進展順利時,人們就會歸功于自己的優良素質和智慧。
? ? ?我并沒有過多的介紹本書中的各種設計原則,因為我相信,智慧是互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