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BM群看到一姑娘,周末風風火火跑過去武漢與“潛能營”的伙伴們面基,佩服!
在自媒體時代,世界感覺很小,就在我們手心上,一個微信,就鏈接了所有人。在微信群里,五湖四海的朋友一起打卡,一起學習,像是同班同學,或約定一起報名網絡課程學習,一群未謀面的陌生人變成很熟悉。
有的趁著周末時間,確定一主題或單純的一起吃個飯,簡單地約起一幫陌生的群友,開心的一天,我們似(jia)乎(de)都收獲滿滿:見了很多人、聊了天、加了微信……
真的收獲滿滿嗎?
一群人,你認識了誰?思想交流了嗎?都發生了強關系了嗎?下次見面還認得不?甚至幾天后都忘記了,微信和人都對不上了……
或許,你會反問,就周末與群友們一起吃個飯,這樣想是不是有點功利性了呀?
NO,一次面基或參加線下活動,僅僅是為了混臉熟嗎?如果只是吃吃喝喝,甚至連對方的名字都記不住,那去了有什么用呢?
浪費時間,這是無效社交!
你愿意做這些無效社交嗎?反正我不愿意,參加不少活動,收獲并不大,那我寧愿在宅在家看看書!
那如何讓一場線下的活動有更大收獲呢?
每一次聚會,有心人都把它當作一次高效的社交活動,有所收獲才是我們的目的。如果想有更大收獲,有以下幾點建議:
【參加聚會前】
1、你為什么要參加聚會?(是想認識某人還是想發生思想碰撞?)
2、希望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還是僅僅只是圖熱鬧?)
3、參加了聚會,你的時間成本如何?(如果沒有去聚會,我做其他事會不會更有收獲?)
4、從活動組織者角度考慮,現場會不會直播?如何拍照?精彩的照片如何存放?如何讓一場活動結束后在大家心中久久不散?
【參加聚會過程】
1、在聚會中如何表現自我?(沉默or被動狂熱or真的熱情參與?)
2、在聚會中如何認識并記住他們?(是否有機會從弱關系轉化成強關系?)
【聚會結束后】
1、你能不能記住所有的人?以及他們的特征?(僅僅只是一個名字或微信?)
2、你有沒有寫總結?(你收獲最大的三點?如果你來組織聚會,你有哪些啟發?)
3、作為活動組織者,是否會進行復盤?(活動的得與失?做的好的地方?以后需要改進的地方?)
4、活動參與人員寫的總結,是否有組織者匯總復盤總結?(是否對下次活動有期待?是否群里的氣氛變得更好了?)
蕭秋水老師有講,每一場活動都需要思考和設計,盡量做到周全和人人都有收獲!(太愛教主了)
說真的,每場活動做這樣的一個總結,會很累,可養成習慣后,就自然了,這會鍛煉自已的總結能力及活動組織能力!
你說是吧?
不管你是活動的參與者還是組織者,希望以上的建議對你有用!
我是秋木子語,希望今天的文字對你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