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新辰
底層生活的故事,或喜或悲,或微笑或含淚,生活再難,終歸沒有放棄。
03倘若路只到這里,我愿留下來陪伴你,一直微笑下去
佩兒,女,十五歲,外來務工子女,已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
她說,我不知道未來在哪里,但是家是我的歸處。
我和同事找了半天,才在小巷盡頭找到佩兒的家,進入屋內,引入眼簾的是,擁擠不堪的房間,堆滿了蛇皮口袋,桌上的物件擺放也雜亂無章,一張大床占據了四分之三的房間,昏暗的光線,以及敞開的門時不時吹來一絲不懷好意的風。
佩兒接待了我們,她坐在我旁邊,但卻還是保留了一段我們所說的安全距離。為了打破這種尷尬的氛圍,我有意尋找一個女孩在這個年齡可能會感興趣的話題,事實證明,我不是一個好的聊天者,本想先開口聊一聊什么的,結果佩兒就先打破了這種沉默,她像個話匣子一樣,跟我聊著最近熱播的劇,聊現在當紅的小鮮肉,聊她的兄弟姐妹。這是個愛笑的女孩,只是眉間多了丁香的愁緒。
我說,“佩兒,你現在應該在學校上課呀,怎么會在家呢?”
愛笑的佩兒神情里突然有了一絲落寞,但很快又用她的笑聲掩飾了這種落寞。笑著說,“因為是外來務工子女,所以在這里只能夠讀到初中,接下去要不只能回家鄉讀高中,要不只能上技校,所以現在就沒上學了,選擇在家里幫忙。”
我問,“那你自己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夢想嗎?”
她小眼睛眨一眨,很認真的看著我,也很認真的回答這個問題。她說,“我其實也不知道未來會在哪里,我很難想象以后我會是一個什么樣子,有著怎樣的生活。或許像我父母一樣,打工;像村里的女孩一樣,嫁人。但無論是打工還是嫁人,我都希望可以呆在我父母身邊,我想照顧他們。就像現在,我們四姐弟,早上天還沒亮,父母就必須起來去上下貨,而我就要照顧弟弟妹妹。姐姐,你知道嗎?因為是長女,我不能什么事情都向爸爸媽媽撒嬌,那會被說是不懂事。我父母早上三四點就要起來去上下貨,根本沒有時間照顧我們,而我就要承擔起長女的責任,要照顧我弟弟妹妹,我想著能幫一點是一點,然后我爸媽就會夸我懂事,我也覺得自己挺懂事的。我記得我上學那會兒,可羨慕那些有課外書的同學了,我也想有,但是呀,我怕給我父母增添壓力,就跟自己說那就不要了吧,也沒那么非要不可的。當要不只回家鄉讀高中,要不上技校這兩個選擇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心里是很難過的,然后就是面對這樣的選擇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該做怎樣的決定,我不能好好的安慰自己,不知道什么才是我該走的路。因為我不知道如果我不念書了以后可以做什么,學一門技術就結束校園生活?我是不甘心的,可是一想到如果我回了老家讀高中,父母這邊,我就什么也幫不了,而且我還會給他們增添壓力,我心里就不安。我就問堂哥說回去會怎樣,他說在這邊所學的內容與家里面的已經脫軌了,如果回去我要面對的問題又要增多。考慮到我再回去念書,無論是在經濟方面,還是生活方面,壓力對于我父母來說,都是很重的,他們還要為了我去求人找學校,求人辦事,我實在是不愿意看見我爸媽因為我去求人了。我本來是搖擺不定的,但是后來想起以前我爸說的話,他說,‘無論再怎么難,我們都在一起,我們在一起就是一個家。’所以我一想到我爸爸媽媽、弟弟妹妹都在這里,雖然這里只是一間小小的出租屋,但這里是我的家,而我離了家又要去哪兒呢?我不怨我父母,我知道他們已經很努力了,他們一直在努力為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創造一個家,努力培養我們,努力想把我們的生活過好,我其實很感謝他們的付出。現在,我真的只想替我父母分擔,哪怕是一點點,也是很好的,我不后悔我做的決定。”
想起1988里的那句話——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撒嬌,只是適應了環境做懂事的孩子,適應了別人錯把他當成大人的眼神,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孩子而已。
我不知道佩兒最后去了哪里,她的決定有沒有改變,我只能祝福她。
愿每個忙碌的身影都能過上期望的生活,愿每個不眠的靈魂都能有一個好夢。
04哭的笑的夢的心情,我都想擁抱你,怎奈得生活二字
趙二妮,女,四十歲,和丈夫在建筑工地打工,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她說,孩子啊,我搬磚的時候就不能抱你,我抱著你的時候,就不能掙錢養你。
我問,“你把孩子留在老家里,然后出來打工,你怕不怕孩子以后會怨你,說你狠心讓他們成為留守兒童?”
二妮說,“以前家里面姊妹多,家里窮就拿不出錢來讀書,我們老師就天天追著我們那幾個小孩子要學費,剛開始也還能負擔,到后來就負擔不起了,我就輟學回家了。那時候我特別怨我爸媽,覺得都是怪他們我才沒有書讀。所以,我覺得沒有錢,真的是寸步難行。后來,我和我老公結婚了,就想著我們一定要出來打工掙錢,因為只有有了錢,我家孩子就不用擔心沒錢讀書這個事情了。所以我其實不懂為什么孩子要恨我,我做了那么多,只是想讓他們可以生活得輕松點,想讓他們過得比我好點。我不知道這個想法哪里錯了,才會被他們埋怨。我覺得我家小孩應該不會這樣吧,但如果真有一天像你說的,會因為我讓他們成為留守兒童而怨我的話,那么要埋怨就埋怨吧!我也實在是沒有辦法,對于我們這樣賣體力掙錢的人來說,干一天拿一天的工資,真的是沒有辦法。總要失去點什么,才能換來點什么。我也想陪在他們身邊,也想看他們長大,也想讓他們在我身邊,也想能夠和他們一起分享快樂,也想他們受委屈的時候和他們一起面對。但是,生活不允許呀!本來精神就已經匱乏了,物質再匱乏,還有什么可能呢?”
我問,“想他們嗎?”
“想念怎么會不想念呢?我記得我們那會兒回家過年,好幾年沒回去了我兒子就沒認出來我們,也不親近我,有事了就是問我小姑子而不是問我這個做媽的,我當時覺得心里面特別難受,我晚上就只能偷偷抹眼淚,沒辦法,既然選擇留下了他在家,我就只能承受這個選擇帶來的結果。后來,到了老二,也沒帶多久就送回老家去了,孩子就抱著我的腿,哭著喊著‘媽媽你不要走’,我當時心難受到不行,但是你想想工地上又臟又亂,小孩子磕著碰著怎么辦,實在是沒轍。”二妮眼里泛起淚花,用她滿是老繭的手擦了擦。“現在比以前好多了,還可以跟家里面通電話,打電話聽聽他們聲音,一天也就沒那么累了。也的確是覺得愧疚孩子和老人,因為不在身邊,什么也幫不了忙。像現在,老人都老了還得幫我們帶孩子,孩子還小也還得幫我們照顧老人,小的靠老的,老的靠小的。我給不了的陪伴,就只能用錢來彌補,我掙錢也只是為了他們。我就想著孩子我把你帶來這個世界,不是讓你來承受苦難的,我能給的我都會給你。對于我們來說,沒有生存,哪里來生活?而我只是想讓生存沒有那么困難,只是想讓老人家和小孩子生活得可以輕松點,起碼可以讓他們在喜歡吃的東西面前不用猶豫,起碼可以讓小孩子他考上大學的時候不用擔心沒錢念書,起碼可以讓家里的老人生病的時候不用擔心沒錢醫治。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不用擔心生存這個問題,把這些交給我們,再苦再累,我們來承擔就好了,我只想讓他們過得好一點。”
缺失的愛,我只能用物質來滿足。但是物質的缺失,卻沒辦法讓愛來滿足。我總不能天真到以為有了愛,就可以填飽肚子。我總不能以愛的名義,讓你失去機會。我陪不了你一輩子,但在我陪你的時候,一定不想看你難過受委屈,我盡我的力量,用我的愛,哪怕你不懂,哪怕你現在埋怨,我也堅守。孩子,我相信在某一天你總會懂的,而在那之前你如果要怨就怨吧,媽媽問心無愧。
哪有人生來容易,哪有人活而輕松。如果選擇不了生活,就坦然選擇生存;如果選擇不了陪伴,就坦然選擇守護;如果選擇不了理解,就坦然選擇承擔。
謝謝你,陪我跋山涉水,拜訪四海八荒,毫無怨言;謝謝你,陪我悲喜愁痛,體驗人生百味,無怨無悔。
小時候,以為翻過山就會到達遠方;長大后,發現遠方的遠方還是山。遠方,從來都不和詩在一起。
詩和遠方,很是向往,若沒有你,亦是廢墟。
眼前茍且,很是厭倦,若有了你,亦是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