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工杯”的來臨讓我感覺再不參加比賽可能就沒什么機會了,于是找好朋友準備一起可是她們并沒有什么興趣,無意間給實驗室的學姐說了這個事,那時一拍即合,我們決定用實驗室教的一些技術做參賽作品,可是這樣找隊友就有了局限性,想了好久決定找參加過暑期培訓的同學,她做事就是剛正不阿而我比較嘻嘻哈哈所以一直也沒什么交集不過對她也是絕對信任。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需求確認:
因為學姐已經參加了實習平時很忙所以她只是給我們一些技術指導,實驗室教給了我們一套完美的團體的項目合作流程不過三個人她們一個實習一個不在實驗室這些流程真的用起來還是有很多不合適的地方。、
在一個晚上我和學姐在實驗室閑聊然后就大概把項目的內容確定了是一個與愛情有關的網站,回去后和舍友進行了溝通基本確定了項目內容。
畫原型圖:
在一個無聊的英語課上我在英語作業本上畫了原型圖和她們兩交流后在細節上又做了一些修改,然后就確定了頁面原型圖。
任務分配:
確定了項目內容后我和學姐參考暑期特訓營的項目搭建了框架然后寫好了主頁面,在GitHub上也建立好了團隊項目。回去后我和舍友進行了任務分配一人做三個頁面做好就提交至GitHub上,如果遇到技術難題就在實驗室討論,實在不會就問學姐或者是老師。
功能實現:
在我做自己的任務時會根據實驗室教的方法做之前會估時,做的時候會記錄時間,然后對比反思自己的一些做法以及失誤的地方。而且在舍友每次提交后我都會進行整體項目的運行確保我們的代碼整合是沒有問題的。
反思:
初賽已經結束,最深刻的反思是問老師一些問題時被老師反問,當時的自己可以說是一臉懵逼,回去后也不停反思,參加比賽以及參加實驗室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只是為了做出來東西那又有什么意義,為什么總是做出來卻不理解它的原理,這樣到底對不對,應該怎么改正,想了很久決定下面的項目用小步慢跑的方法一步一步穩穩的開發不要太心急,也不要太在乎結果,而是想著我通過這次比賽可以學到什么。收獲什么。抱著學習的心態一步一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