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怎樣的夏天,總是一年比一年的熱。今夏尤為熱辣。三伏的天似火蛇,吐著尖長的信子,吞噬人間。城,便成了一座熱城。
1
渭北的伏天最鮮明的特點是高熱不退。無雨無風(fēng)又少云,到處白晃晃的光,人畜難藏。
城里,高樓上宅伏著,一整天空調(diào)“呼呼啦啦”的嘶鳴,風(fēng)扇疲乏地轉(zhuǎn),像老態(tài)的黃牛磨磨嘰嘰地走。鄉(xiāng)下,也不見得解熱,老母親打電話來說再沒有比今年更熱的天了。
手摸到的東西都是熱的。為解熱,晚上買了個大西瓜,切開,卻發(fā)現(xiàn)瓤是熱乎的,吃上去都沒有多少脆氣了。坐在沙發(fā)上,屁股底下一會就潮濕,四肢盡可能伸展著還比較舒服,因為打彎處就是汗。所以,玩手機要適可而止,不然胳膊肘彎處會生熱痱子。
天熱人燥,極度不想吃飯。人不自覺地就瘦了幾分,連家里的花草也受不住高熱蒸熏死去幾株。若果說某地?zé)崴懒巳耍蚁嘈庞姓娴模?/p>
三伏天,暑邪侵襲,身上濕熱黏黏,人頗不清爽。
想除濕除熱,不妨吃一些“苦”,能起到增強食欲、促進消化和清涼敗火的作用。比如苦瓜。涼拌、爆炒都行,初嘗會覺苦,多吃才得味。大口咀嚼,竟有一種苦盡甘來的感覺,而后再食其他菜肴,更有滋有味。
還可以泡一壺山楂龍須茶或者菊花茶,一片山楂,一撮新鮮玉米須,加冰糖隨意,熱水沖泡,飲上幾天,濕毒減除。
有時熱得人發(fā)慌,就貪涼,圖那一涼之快,反而弄壞了身體。那就以毒攻毒,來點辛辣的。“冬吃蘿卜夏吃姜”說的就是這個岔口。正是鮮姜欲上市。每天早上吃幾片,寒濕之氣逼出。芫荽絕配線辣子,切碎碎來一盤,生津發(fā)汗,胃口自然大好,順帶除去身體里的冷氣。
晚飯后,蟄伏的人陸續(xù)走出空調(diào)房或運動或納涼。步行到就近廣場,騎電動車也可以到環(huán)路上去找風(fēng)吹,自駕車更能跑遠一點,一家人帶上吃喝玩樂的,郊外夜涼加野餐能有非常不錯的氛圍。
喜歡鍛煉的,堅持不懈。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晚飯后跑步組,騎行隊,暴走團如火如荼,不見不散。中心廣場上,公園里,一如既往地?zé)狒[。大媽群,街舞隊,旗袍秀,水兵舞,雙人舞,國標(biāo)舞依然熱火朝天。雖然跳不了幾曲,滿臉熱汗,但裙裾飄動,腰肢舒展,精神愉快,渾身輕松,不亦樂乎!
苦夏不苦,熱城,人不怕其熱。苦夏,怎一個熱字了得!
2
夏日不逝,酷暑長在。陰陰夏木,郁郁青山。風(fēng)景尚存,綠意盎然。
人生的苦夏,苦澀的汗,沒有一個人的天,我們都曾身處三伏。最難熬那些酷熱,那些悲傷和孤獨的時間。
往事不可追,來路不能明。我們懷揣著夢想前行。走過烈烈夏日,冒著赤日炎炎。路上,一棵大樹撐冠而立,灑下一片清蔭。我們就像見到沙漠的綠洲,不再是扔在岸邊的一條旱魚。
苦夏,我們不哭不鬧,戀在三伏。苦是該吃的,無可替代。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那樹那花,經(jīng)年累月沐風(fēng)櫛雨,繾綣春色,風(fēng)韻佳在。我們的皮囊也是受累吃苦,煥發(fā)機能,勇敢的心花怒放。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fēng)。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白居易,深知為人的居之不易,人生悲苦。伏邪本惡劣,心靜自抵抗。歲月悠悠,人不斷堅強。
來日并不多方長,匆匆忙忙。我們的靈魂還在路上,經(jīng)受時光的遺棄和苦夏的煎熬。境由心生,山高水長,后會有期。
浮生未歇,苦夏,怎一個熱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