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總是過得很快,3月7號入職到今天差不多一個月了,趁著清明3天假,給自己一個“月反思”。
**入職一月 **
4月1號沒有愚人節,只有公司在釘釘上發的上班公告。
加入新團隊一個月來,我的工作節奏明顯加快了些,工作時間也變長了,上午9點上班,中午12點午餐時間,下午1點半上班,下午6點下班,我和技術組一般都會再自行加點班,平常八九點走人,回到住處就晚上九十點了。而產品要上線時晚上就更晚。
就在上周三,準備新版上傳應用市場,不知哪里出了問題,一直到凌晨兩點還沒解決,最后老板帶我們去夜宵,本來聯莊那家店準備關門的,我們到了,索性接我們最后一單。
這是我在杭州工作到凌晨的第二次經歷(第一次是大三專業實習在寧波那家公司上夜班),或許以后就習以為常了(聽后臺同事說他們已經好幾次這樣了)。大伙瞇著乏困的眼睛,小等了一會兒,店員端來了一份份美味夜宵。
好幾串烤雞翅,好幾串烤蝦,好幾串烤五花肉,好多串羊肉串,好幾串韭菜,5瓶啤酒,2扎可樂姜茶,好幾串烤青椒,2盤豬蹄,2盤花甲,2盤花蛤,1碗蛋炒飯,2盤生蠔。
每上盤菜,同事幾個都是“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先夾些在自己碗中再說。最后大伙吃的都有些撐,老板招呼大家玩報數游戲。數字1-10,起報的人喊1,2,3,開始,報1,其他人中按自然遞增順序報,跳過數字順序報數字,幾人同時報同一數字,報數期間沒有出錯,到第11人那就得受罰。
消費才1100多,11個人,我覺得好劃算啊,而且味道確實不錯。最后沒吃完一鍋的雞爪煲被一同事打包了。差不多到凌晨三點的樣子,各自退散,我騎單車到住處也差不多凌晨三點半了。
第二天上午我和另一位技術同事先到,其他幾位都是中午和下午到崗。
用什么做抉擇
這個金三銀四的時間段,公司招來的運營在一個月內換了3個,剛招來的運營負責人或是運營總監,上了一周二周的班,就突然辭了。
金三銀四對求職者而言確實有很多機會,比如我上崗一周,仍有不少公司看了我的簡歷要約面,我只好把簡歷設置為“在職—不考慮”;同時,剛到杭州就職時的公司認識的測試大哥突然發扣扣問我要不要去他現在所在公司面試,說可以內推,公司準備上市云云,環境條件待遇都不錯的金融p2p公司,我也知道這家公司,也用它的App 。這位大哥跟我聊這事挺熱心,我都懷疑是不是內推面試成功是不是他們有獎勵呢。最后,我還是婉拒了。
對于換工作,我不能一味求薪資求待遇。有時我就想,我理想中的最大的人生目標,不是大富大貴,只是希望能夠安心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
然而,現實因素太多,我們很多時候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沒有足夠的思考空間,我們怕風險,我們等不了時間消耗帶來的代價損失。就這樣,我們因為生活成本,因為房價高低,因為交通遠近,因為多了幾千塊,我們會選擇自己并不喜歡的工作。
說白了一點,我們絕大多數人并沒有太多選擇“自由”,我們被諸多因素限制了思考決策空間。
我需要反思的點:
1.因新工作環境和節奏調整,我的個人時間被極大壓縮,以致下班后回到住處沒有安排自己閱讀和反思時間;
2.換工作原因,英語學習計劃受到阻斷,需要重新接上;
3.加班時間應該要挑出學習空擋為自己充電。
4.早起問題比想象中的嚴重,冬日后遺癥!
5.自我管理意識還不夠,自律性偏弱!
6.個人成長階段性目標需要每日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