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指一個人能干,有遠見,對事物專心致志,是善良的天性。可以把智慧歸結為“能力+德性=智慧”。兩者缺一不可。
? ? ? 我認為,我們要做一個智慧型教師。美國心理學家吉諾特曾說過這樣的話:在經歷了若干年的教師工作后,我得到了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育的成功和失敗,我是決定性的因素。我個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境的主因。身為老師,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悲慘。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啟發靈感的媒介。因此,做一個智慧型教師尤其重要。
? ? 1、要“用智慧去讀懂每一位孩子”。
? ?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他小的時候,曾將一把石子遞給雜貨鋪老板“買糖”,雜貨鋪的老板遲疑了片刻后收下石子,然后把糖“賣”給了他。蘇霍姆林斯基說:“這個老人的善良和對兒童的理解影響了我的終生。”
? ? 這個雜貨鋪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擁有教育者的智慧與情懷,他沒有以成人的邏輯去分析孩子的行為,而是以一顆寬容的心維護了一個幼小生命的尊嚴。教育是一門個性化很強的藝術,所以也找不到一種通用的方法適用于所有的孩子。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獨特的非常耐讀的而又不易讀懂的書,需要教師勤讀、細讀,用智慧與理性去讀。
? ? 2、要用智慧去看待學生的差異。
? ?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所有剛入學的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如去提水,一個孩子提5桶水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個孩子能提20多桶,如果你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多桶,那么,就會損害他的力氣,明天想干都干不成了,說不定還會躺到醫院里。
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用智慧去對待差異。
? 3、要充滿教育愛,有愛就有一切。
? “智慧、成功和愛這三位天使來到人間,一位母親請他們到家里做客,天使對那位母親說:我們三位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選擇我們中的哪一位”母親回家商量后決定把愛請回家。母親問:哪一位是愛請進屋吧。愛起身向屋里走去,奇怪的是另兩位也跟了進去,母親很驚訝地問:你們兩位怎么也進來了?答曰:我們兩位是跟著愛的,哪里有愛,哪里就有成功和智慧。”
? ? 4、要用智慧的語言組織教學。
? ? 智慧的課堂教學,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老師語言的智慧,因為智慧的點撥,可以使學生茅塞頓開;智慧的講解可以使學生恍然大悟;智慧的提問可以使學生產生靈感。表現為教育機智的智慧,可以化解尷尬。
? ? 5、要用智慧的語言去批評學生。對性格豪爽的,可單刀直入;對性格內向遲緩的,要慢工出細活;對自尊心強的,要照顧面子;對好勝的,要先肯定成績;對性情軟弱的,要飽含鼓勵和信任。
? ? 6、要用教師的智慧去開啟學生的智慧。要讓學生從事智慧的勞動,用智慧的雙手創造智慧的頭腦,要讓學生體驗智慧的力量和創造的歡樂;要讓我們的學生成為會思考、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