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鐘《尋找家園》1953年,我來到蘇州的江蘇師范學院上學。我們那個班,不但是全系,也是全校的先進模范。每個學期,都要得到一面校政治部頒發的絳紅色絲絨錦旗,上書"三好集體",全班引以為榮。得到這榮譽,不是偶然,五個班干部起了積極作用;他們個個政治覺悟高,學習成績好,朝氣蓬勃干勁十足,是同學們的知心人。我那時十八歲,是班上年齡最小的一個。從小隨便慣了,自由散漫,跟不上那個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趟兒,成了班上的包袱。班干部唐素琴負責幫助我,她比我大三歲,同我說話的口氣,就像我的姐姐。我小時候服從姐姐慣了,只要她一開口,不管說的什么,也不管對不對,就本能地小學生般頻頻點頭。當然,是否照辦,又當別論。
我怕洗衣服,邋里邋遢;有礙集體形象,屢教不改。團支部書記程萬廉替我申請到一筆"困難補助",買了一件新的棉大衣給我,把我那件滿是油畫顏色的破大衣抱去,丟到垃圾桶里。我很感謝,他說不謝,這是組織的關懷,你要是知道感激,就勤洗勤換衣服;我努力了一陣,但未能堅持下去。不知不覺,新大衣又弄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