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應對孩子的厭學情緒。
三年級,不僅是孩子思維的高速發展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期,通過專家的研究發現,三年級還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期。
對此,很多家長也許會深有體會,到了三年級,很多孩子的學習成績不但會突然大幅度下降,而且還會表現出明顯的討厭學習的情緒,他們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甚至對父母常說的“要好好學習”,等話也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感。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與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有關。
在一年級二年級的時候,孩子會更多的尊重家長和老師的意見。老師讓他們好好學習,他們就會努力的去學。家長要求他們力爭取得好成績他們就會通過努力去取得好成績。
但是到了三年級,孩子的思維能力迅速發展,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他們開始思考我為什么要學習?學習不好能怎么樣呢?
另外,由于自我意識剛剛出現,這個時候的孩子固執地認為,自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時父母的嘮叨和命令,不僅會令孩子感到厭煩,而且會給他們一種錯誤的信息:學習是一件很刻苦的事情,他在為父母而學習。在這種錯誤的信息感染下,孩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與父母不了解小學階段知識的難度發展規律有關。
到了三年級,由于學習難度加大,孩子本來就對日益吃力的學習狀況越來越沒有信心。如果父母還總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斥責打罵孩子,那還是只能厭惡學習,從而產生很強烈的厭學情緒。
那么,如果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家長應該怎樣正確應對呢?
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
父母要改變過去一味批評的教育方法,盡可能發現孩子微小的進步,只要孩子有一點努力和進步,就應該及時給與鼓勵,這樣才能帶給孩子改變的信心和動力。這么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有信心有耐心,只要他付出努力一定會得到父母的認同。
孩子有了信心和自尊感就會有動力改變自己,改善學習態度,改善與父母老師的關系,使學習進入良性循環。這不僅有助于孩子改變學習不良的狀況,而且有助于培養孩子健全的個性品質。
教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孩子是因為沒有掌握學習方法,思維方式而厭學,家長要聯合老師教給孩子一些情之有效的技巧。另外,對于某些在聽說讀寫等基本的學習技能上有障礙的孩子。家長應該對他們進行專業的輔導和訓練改善學習方法和技能。
自己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和治療。
當孩子因為一些心理原因排斥學習。變得厭學的時候,家長要靜下來心來,給孩子進行心理輔導。例如,對于孩子“我為什么要學習?”“學習不好能怎樣呢?”等疑問,家長要及早對孩子講明道理,告訴孩子學習的意義。在闡述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利用一些自己是的經歷,或者身邊發生的一些人和事來形象的讓孩子理解。
對于一些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如果有條件加上可以尋求心理咨詢和治療專業人員的幫助,這樣能更及時有效地進行針對性的干預。
疏導孩子厭學情緒的注意點
專家建議改變孩子厭學情緒,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第一,充分肯定孩子的積極方面,不要總是關注孩子的問題。
第二,引導孩子逐步了解學習的價值,特別是對現實生活的作用。
第三,讓孩子體驗到周圍的人,尤其是老師,家長,同學對他的信任和關心,體驗到生活在其中的溫暖和幸福。
第四,逐步提高要求,要求孩子一點點進步,切忌操之過急,更不能經常拿孩子的短處,與其他同學的長處進行比較。